引起争议的神童15岁一作发表NEJM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m.39.net/pf/a_4343550.html

年快要过去一半,困在家中的硕博生无实验可做、无数据可出。伴随着时间的悄然逝去,部分小伙伴在延期的边缘疯狂试探。

何以解硕博生之忧?唯有SCI。

当年近三旬的笔者还在为SCI抓耳挠腮时,年仅15岁的高中生ThomasF.Khairy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题为InfectionsAssociatedwithResterilizedPacemakersandDefibrillators的研究论文。

了解到作者打破了NEJM发文者的年龄记录,笔者的心里铺满了柠檬。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论文指出:与在加拿大使用新设备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国家及地区里接受再消毒及重复使用的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其设备相关或感染死亡率在2年时为2.0%,两者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第一作者ThomasF.Khairy

作为ThomasF.Khairy的父亲,通讯作者PaulKhairy表示:ThomasF.Khairy从12岁起开始参与该研究中,非常开心看到他能够长期坚持。

那些在顶刊中发表论文的神童

当然,ThomasF.Khairy并不是第一个在顶刊中发表论文的神童。

先介绍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曹原。

早在年,年出生的曹原已经于Nature上连发2篇以石墨烯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成为继潘建伟、施一公教授后在Nature上首次发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年5月6日,24岁的曹原与其博导在Nature上以一作或共通讯背靠背发表文章,详细介绍魔角石墨烯的新突破。

但曹原也不是发表过顶级学术期刊的最年轻的神童。

上世纪末,美国流行一种叫做触摸治疗(therapeutictouch)的替代医学治疗方式。治疗师声称人体会发出「人体能量场」(HumanEnergyField),在不触碰病人身体的情况下,治疗师可用双手感觉到这个能量场,进而能诊断和治疗病人的疾病。虽然听上去很荒谬,但现实中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年,时年11岁的艾米莉?罗莎的一篇关于揭开触摸治疗骗局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JAMA)上,论文题目是ACloseLookatTherapeuticTouch。

图片来源:JAMA

年,罗莎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可为在科学或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的最年轻的人。

「神童」们背后的争议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上述三位年轻的学术「后浪」无疑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但是,部分年少成名的神童们却也备受质疑,因为他们的背后是身为学术「前浪」的父辈们。

上文所介绍的15岁学术新星ThomasF.Khairy在顶刊发表文章一事,因为他与通讯作者PaulKhairy的亲子关系,撤稿观察网站的态度颇为微妙,先是在报道中突出描述了ThomasF.Khairy得知论文接收后低调的行为,有几分影射的意思。

图片来源:撤稿观察

在其推特下,撤稿观察更是链接了另外一篇有关「学术神童的」报道,间接地表达了态度。

图片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jj/21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