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苏25蛤蟆对疣猪,也漂亮不到哪里去

本文最好和我的连起来看。

昨天聊了聊A-10,下午有网友在留言中问了一句“同类型中谁能敌?”,墨林顺手就回了一句“试看明天苏-25”,结果自己念着还感觉挺上口(要念成“苏两五”),但说完就隐隐有点后悔……无奈只好心里念叨着“一诺千金”的古训,默默地泡了壶茶、又点上一根烟……

其实说起A-10就想到苏-25,这在航空爱好者当中应该是很正常的事。两款飞机功能类似、任务相同,性能虽然各有千秋,但都是奔着近距支援这个作战目标去的,所以拿来PK再正常不过。只是两者都并非战斗机,没法用一场空战来决出个胜负;拿实战表现来比其实也不是十分客观,因为对手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最后还是只能各说各的话。但要说起来,这哥俩一个被自己人叫做“疣猪”,一个被对手送绰号“蛙足”,说白了就是蛤蟆腿,难不成攻击机就这么不招美国人待见?

丑么?

但既然奔着一个目标去,苏-25的研制要求也跟A-10大同小异。苏联对于使用攻击机的体会可能比美国人更深,二战时期伊柳申设计局的伊尔-2就曾在苏德战场上发挥重大作用,德军的坦克集群没少吃伊尔-2的苦头,一度被汉斯们称为“黑死神”,当时苏霍伊设计局也有一款与之类似的苏-2型强击机,在战争初期也发挥了不少作用。但在战后,世界各国都将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到战斗机身上,苏联有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几乎就没有研究过攻击机,美国也差不多,只有海军因为航母小上不了大飞机,才支持发展了多款攻击机。

当时美苏都想把近距支援对地攻击的任务安到多用途战斗轰炸机上,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研制出来的战斗轰炸机存在许多的缺点,如机动性差、防护能力弱、载弹量小等,结果高不成低不就,空战干不过专门的战斗机,对地攻击又很容易被地面炮火和战斗机所击落。经过60年代几次战争的经验教训,美国最后发展了A-10,几乎与之同时,苏霍伊设计局的总设计师苏霍伊也开始研制与之类似的攻击机,双方的定位都很一致:单座、双发、亚音速、主要用于近距支援对地攻击,主要作战目标是地面坦克与坚固据点。不过苏-25的研制进度比美国人慢一些,直到80年代初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慢了五六年左右。

像蛤蟆么……

苏-25的外形显得“主流”多了:采用悬臂式上单翼、正常气动布局;机翼的平面形状为梯形、前缘带有20度左右的后掠角;两台发动机安装在机翼下方的机身两侧;采用两台P-或P-13无加力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大约为公斤。这种发动机是由米格-21的动力装置改进而来的,最大推力超过A-10配装的TF34-GE-涡轮风扇发动机,但总体技术水平要比TF34低一代,特别是耗油率较高,直接导致苏-25的航程和续航时间等性能比A-10差一个档次。

不过苏-25在高空的最大平飞速度约为公里/小时,在低空时也可达公里/小时左右,前面说了攻击机并不强调高速,但在不影响攻击精度的情况下,飞行速度快一点并不是坏事,因为苏-25这类飞机的主要任务是近距支援,是随时要准备支援陆军部队的,速度快一些,开赴战场的时间相对就要短一些。但墨林还是觉得不如像A-10那样让发动机更省油、可以在战场上空多呆一会儿。

武器挂架也不少

在攻击机的“本职工作”上,苏-25也是一点不含糊。机翼下共有10个挂点,可以携带航空炸弹、燃烧弹、火箭弹、电视制导炸弹、空对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反坦克导弹、近距格斗导弹和中距空对空导弹等武器。特别是8联装的、代号为“旋风”的管发射式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一边一个就是16枚,对坦克而言,一枚小牛肯定能打瘫(没打准的不算),旋风威力虽然小不少,也够坦克喝一壶的。但是,苏-25的最大载弹最只有4吨多,这跟A-10的7吨多载弹量比起来,差距有点大。

在实战中,苏-25的对手、战场环境等,跟A-10也并不尽相同,但苏-25表现也足够抢眼。苏联打阿富汗的时候部署过两个团的苏-25,地面部队面对复杂的山区地形和诡异多变的阿富汗游击队一筹莫展,机械化装备也施展不开,苏-25却如鱼得水,本身攻击精度就高、低空性能也足够出色,一次出动可对目标实施6-8次突击,返回基地后只要20多分钟就可以满油满弹再次出动。在执行高强度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务时,苏-25一天可以出动10次以上,这种出动效率一般飞机是难以达到的,这也充分说明苏-25的维护工作十分简便。特别是维持苏-25正常飞行所需的工具可装在四个吊舱内、并挂在挂架上随飞机飞走,极大提高了苏-25的机动保障能力。发动机可使用前线机场中的各种燃油,据说在紧急情况下,连普通柴油也能飞,当然只能紧急使用,时间不能太长、飞完必须马上大修。真要能用其实倒没什么奇怪,墨林更奇怪的是谁敢第一个做这个试验。

这火箭弹要是来个齐射,场面应该不错

不过后来美国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毒刺”式地对空导弹后,苏-25也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前前后后被阿富汗游击队击落了23架。好在“毒刺”只是便携式的,弹体小、战斗部威力不足,而苏-25在一些关键部位的防护上也并不比A-10差,否则损失只恐怕会更大。其实苏-25的防护措施也十分到位。座舱底部及四周也是钛合金防弹板,主要承力件采用耐损结构,发动机装在由不锈钢板做成的短舱内,并有8毫米厚的防弹钢板保护,油箱中有吸震防火树脂,可避免中弹后起火。后来苏霍伊设计局进一步对苏-25对尾喷管作了红外屏蔽处理,并用合金钢板加强和改进了发动机舱的结构,据说这一番改进后的苏-25在后来的战斗行动中就再也没有被击落过。

虽然面对一支游击队武装还被击落了20多架,苏-25的面子的确有点挂不住,但总体而言,苏-25价格低廉、维护简单、性能适用、用途广泛,还是受到了很多中、小国家的青睐,俄罗斯空军在国力日衰,不得不精简和缩编的情况下,也仍将它与米格-29、苏-27等先进战斗机一起,作为主力机种给予保留,也说明俄军对苏-25还是肯定的。但毕竟是低空对地攻击机,相对其他机种而言,受地面火力的威胁还是大一些。前几年俄军一架苏-25在轰炸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时被击落,飞行员成功跳伞,但却落入恐怖组织控制的区域,即将被俘虏之前,飞行员拉响手榴弹英勇就义,后来俄军展开了大规模报复,展现了应有的姿态。

伤成这样也能飞回来,但有些就……

朝鲜空军的苏-25

最后还想说两句,就是像苏-25和A-10这样的战机,对制空权的要求都很高,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夺取制空权、至少是局部制空权,这类飞机的生存能力就要大打折扣。在空中遇到对方的战斗机,无论对哪一款攻击机来说都是致命的。

最后的最后又突然想起我国的强-5。强-5的作战目标和任务跟A-10和苏-25其实也是一致的,但却一直没有强-5后继机这方面的消息,不知道后面会用哪款。

码字不易,喜欢的话就请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ly/40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