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机必须装备强大机炮前提是你能扛得住

白癜风怎么能看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ge_ala

对地攻击机一定要配备足够强大的航空炮!这是二战期间苏军在伊尔-2“斯图莫维克”上已经验证过的,伊尔-2装备的两门23毫米航炮足够摧毁大部分德军坦克和装甲车的薄弱顶部装甲。二战结束后,苏军一直在坚持这种做法,不过,其对地攻击机的航炮口径大多依然是23毫米,面对装甲不断加厚的西方坦克,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但随着机载反坦克导弹的不断装备,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

直到美国空军的A-10“疣猪”出世,其装备的那门GAU-87管加特林炮再次震撼了苏军,自己的对地攻击机管子有些太细了,到了需要升级一下的时候了。苏军的做法依然简单粗暴,仿效A-10,在米格-23为基础研发的米格-27对地攻击机上,加装了苏联研发的Gsh-6-30型6管30毫米加特林炮,不过,相比围绕GAU-8设计的A-10,米格-27的备弹量仅有发,而A-10高达发,平时也可以携带发,还是穿甲能力更强的贫铀弹,此外,专门设计的对地攻击机A-10在综合性能上,要远超米格-27。

此外,GAU-8是经典的美式外能源加特林炮,由一个外部电机驱动运作,额外的好处就是遇到瞎火弹的话,不会影响其正常射击,相比之下,Gsh-6-30则是经典的苏式内能源加特林炮,即依靠炮弹发射后产生的后坐力驱动,完成进弹、击发、退壳等一系列动作,尽管遇到瞎火弹的几率较小,而且苏联设计师也准备了应急措施,但Gsh-6-30的故障率依然偏高。

而更重要的是,从米格-23战斗机转行而来的米格-27对地攻击机,不仅缺乏A-10那样皮糙肉厚的装甲,而且其机体结构相比Gsh-6-30加特林炮的强大后坐力来说太脆弱了,相比之下,炮口烟进入进气道导致发动机熄火的危险反而被淡化了,Gsh-6-30射击时候产生的强大后坐力,不仅极大的影响了其本身射击精度,而且对机体结构损伤很大,影响飞行安全,开炮时候的巨大噪音和震动,尤其是后者,简直是飞行员的噩梦,大量其他零部件会因为震动而损坏,这也是后来在苏-25上,苏联设计师放弃了Gsh-6-30,改用威力较小,对自身破坏也没那么大的Gsh-型30毫米双管机炮的原因之一,后者理论射速0发/分,也够快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ly/50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