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看到朋友圈里面很多人转发,说都怪现在的教育怎么差,重应试,孩子素质和能力发展怎么不好之类的,搞到我们的孩子落后于时代了,我就觉得吧,这说法怎么这么好笑呢。落后于时代的恐怕应该是觉得素质教育都是学校和社会责任的人吧。
难道这种事古往今来无论中西不都是主要靠寄己么?如果真有课堂教育能教得那么细致那么好,那也不可能是一般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呀!
素质能力这码事,谁还把孩子的手手脚脚捆住了不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啊。钢的琴里面,爹妈用硬纸板教孩子弹琴,人家不也是一样学。
那么,问题的根本在于,作为有追求的父母,我们到底是否重视以及提供了多少知行实践的机会给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觉得我好鸡血的,课上了多少多少的,要孩子学这学那的没闲着,但是我可以很自豪地讲一句,即便学业成绩丢一边去不讨论,如果单独要说如今在咩城带孩子高质量研学的,我也应该可以在年级里排上些名号。
因为这些年我基本把可以挪出来的时间,都挪出去周边各种科教场地,短假用在东南亚,长假基本再跑远点,泡各种科学和实践机构美术馆博物馆了。
所以通过几年下来,我们把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这些地区的知名大博物馆全刷遍了,虽然还缺个俄罗斯,但也定了明年春节。
至于近处的,周边城市,包括港澳台这类场合基本都去了两次以上,基本上连哪个地方放了什么东西我们都记得了;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要花很多钱,我也大概算过一下这些年花在这方面的开销,最后加起来发现其实大概应该是不够买个入门B级车,大概也就是大城市小半个厕所的投入吧。你要说,这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不也是钱么,嗯,但是我宁可开个破车,少用点化妆品,可这个钱滋养内心,我花了乐意啊!
如果拿来上机构课,其实也烧不了几年,但是这几年出去对孩子能力和内心的滋养,已经大大值回票价。
对我自身而言,收获也很多,我从开始只是纯粹装喜欢。装高雅,到后来变得开始真喜欢,也就是在这一次次出行中不断发生的。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每次出门都有规划:
不跟团,错峰出游,利用好时间,抓重点,
什么先陪你去土耳其,再去东京和巴黎,这种只有没学过地理的人才说的出的事我的世界不存在的。
就算你要把土耳其打包,那也得是和埃及一起啊。
比如法意,寒假哪怕春节那都是是淡季,广州飞罗马,国航转机,一个人,住应该淡季那也便宜总价格只要夏天的1/3,最实际的问题,我们一家三口坐邮轮轻松舒服玩西地中海,一共一万多,海景房,包吃包住包路费七天,而且现在法意夏天也不像以前凉快,外加人多体验也不好,尤其我们主要是逛博物馆美术馆之类,乌非兹,博格赛之类人少最重要啊,淡季意味着不用定票,去了再买都不用排队,而且你随便看,限流什么的不存在的。淡季你拍照,和孩子交流也不用担心影响其他人。避开旅行团的行程时间即可,怎么避?你随便找旅行团拿一张行程单看看他们的安排,他们到了当地都是一起打包卖出去的,所以千篇一律。
就我所看到的情况,可以说一下,其实多数人是本身自己内心多少抵触这些地方,不愿意去,去了也懒得陪孩子深入看,说到底,缺乏素质教育的不是孩子,是成年人啊。
可以这么说吧,多数地方,如果是那种大众化的跟团,还不如一趟世界之窗。
这些天大家讨论去冬令营,校舍条件是差了点,尤其一联想平时那个20万一年的学费更觉得有差距,但是也没差到完全不能接受的程度,但更没想到的是,即便住宿有名额的情况,很多高年级的爹妈还打算订酒店跟过去,因为担心孩子热水不好洗不了澡。这事情还真不困扰我,我总觉得,小男生直接丢几包湿纸巾和几个压缩毛巾,多点换洗衣服就行了。再冷的水,能刷牙洗脸不就结了。
关于湿纸巾,有天班上有个角色扮演,老师很认真给一个女孩画了一个蓝鼻子,小姑娘下课洗不掉,急哭了,我儿子递过去一片得宝的湿纸巾,和她说,我妈说有时候也可以用这个顶一下的。
仔细盘点,各种可用资源其实还是很多的
广州科学中心:我吐槽很多,很多设备坏,但是确实方便而且大,挑拣着用吧,有时候也可以当反面教材,一手好牌打得一塌糊涂,和孩子讨论到底改善空间在哪,就在大学城,买个门票几十块,
广州图书馆:建筑美,书也不算少,除了椅子少点,停车要等,其他也没啥毛病
广东省博物馆:常备展品比较平庸,特展有时候质量超水平发挥,还是能逛的。
广州博物馆:(越秀公园里)很小,但是也能看看,有特色。
广州地铁博物馆/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这两个口碑都不错,其实我还没去过
南粤王:(两个)北京路的那个意思不大,花园酒店那个车要停到以太广场,不算方便,但展品还不错,能够体会纵线。
-------------------------------------------------------------------
佛山科学馆:不要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