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源
民商经济法学院级本科生
GPA4.49(LSAC评级S),均分排名18/
曾获学业二等、三等奖学金
六级分;托福分
法考客观题分;主观题分
环境法模拟法庭经历
红圈所实习一段+合伙人推荐信
已获康奈尔大学、乔治城大学、UCLA大学LLM录取
纽约大学waitlist
写在前面的话:
感谢小编的约稿!因为疫情和国际形势,出国留学变成了一个艰难的选择,由于之前蓁蓁的经验帖中就申请程序、要求和费用等做了详细系统的描述(建议先看这个帖子),因此本帖旨在谈谈出国的动因、要求、规划以及和其他事务的协调和安排。比起托福、成绩排名前十、课外经历亮瞎眼的大佬们,本人的能力和目前的成绩不值一提,但由于切实经历了这一段历程,就暂且在此简单谈谈本人整个过程的看法和感受,若能给阅读者带来些许启发,则最好不过。(戳下方链接进行跳转~)留学规划建议与英美LLM申请经验一、保研or考研or出国(哪个国家;哪所大学;哪个项目;什么时候去)
我进校就计划去美国读硕士,疫情爆发前,我没和中介见面,没准备托福,觉得一切都早,平时就上上课,偶尔思考下人生。疫情是在我大二下爆发的(加上一直到现在的微妙国际形势),我爸妈和我都慌了,再加上我的成绩勉强够上保研名单(按照疫情前民商经济法的比例),出国留学成了需要彻夜思考的选择。于是我第一次开始仔仔细细,将目光置于远近地权衡我的毕业后发展方向。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自我提问(所以我想提醒大家:了解自己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
首先,我的职业规划是成为商法和环境法领域的律师。双方向是因为我个人对环境保护、绿色金融感兴趣,以及增强竞争力的需要。客观上,我的商法以及商法实务课程成绩都很好,给了我一些信心基础,在红圈所实习时,我切实参与了很多实务操作,合伙人和律师tutor给了我一些正面评价。主观原因是,经过在大型律所的诉讼实习、红圈所的非诉实习以及北仲的实习,我切实感受和观察到了不同业务的工作情况,在这之中我较倾向商法非诉业务。因此,我很建议师弟师妹(不论年级),尽早去自己感兴趣以及不讨厌的领域实习实践,以期用最真实、准确的信息来帮助职业思考和规划。
基于该职业规划,有两个结论:1.我不太适合在国内读研,我完全不学术,也不热爱学术,而国内研究生重在培养学者,需要三年,费时较长。但同时我也想强调,扎实、全面和深入的知识基础是实务从业者的绝对优势,国内研究生的三年能让我们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状况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不容忽视的。2.美国是较合适的选择。美国的商法实务和研究是世界领先的,也是绿色金融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美国LLM也主要以实务从业者为潜在录取对象,侧重于实务操作,只需一年。若之后需要攻读关于环境法的项目,我相对会有更多时间。
以上是默认毕业后直接出国读研,但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路径(或许更多)。其一,国内研究生的第二年出国(有些国内研究生不允许)。这样三年两个学位,且国内的方向和国外的方向可以不一致,能对国内国外的法律都有所了解。但对我来说,必须一次性保研或者考研上岸民商经济法学院,基于各方面原因,我表示放弃。所以对于已经上岸也想出国的伙伴,这是很好的选择。其二,先工作一至三年,再申请国外LLM。这样的巨大好处就是,能申请到非常好的学校,例如哈佛、耶鲁以及斯坦福等。加之,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后再去进行学习,肯定会事半功倍。但这种选择不被我的赞助人(family)所支持_。但无论从职业水平提升以及学历背景提升,我都墙裂建议这条路径。
二、出国的要求和规划
(一)托福和GPA
如果是语言考试的大佬,可以直接跳过这段菜鸡的自述血泪史。我对于语言成绩的最大悔恨就是过于自信。我高中的英语成绩在浮动,虽然大一进校英语测试考得不好,但四六级裸考都是左右,所以我觉得托福问题不大。于是当我用一个月时间自己准备托福首考的时候,我深刻领悟到“谦虚使人进步”(此处为土拨鼠尖叫,自行脑补)。我首考是分,得益于应试教育的锻炼,阅读29分,写作25分,主要是听力没发挥好,口语拉垮。然后我找了各种老师,又准备了一个月,阅读分还是29,听力27,口语24。诡异的是,这一个月我压根没咋练口语,狠狠练了写作,写作还少了一分。之后我又考了一次,但由于同时实习以及准备法考,我并没有充分准备,分也没高。综上,我至今没搞懂托福应该怎么考,但可以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你之前水平如何,一定要去真正考一次,并且尽早。因为经过我的多方了解,刷分是会有奇效的(我没来得及检验)。
GPA和对应的LSAC评级是必然肯定(mustbe)非常重要,但也非常死板。法大GPA4.2及以上基本都是S,而S就是最高了。除非你是年级前十或者均分90+,否则招生官也不会特别在意。但评级A就没戏了吗,真的不是,留学申请不确定性很强的,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补充。
(二)背景提升这个板块还是:赶早不赶晚!!!我是大三上学期和中介联系的,因为我当时还在考托福,实习还没开始,还要准备法考,同时要上课,所以中介跟我交流的很多软件培养和提升方案我都来不及了,但这些方案真的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想要冲刺更高级别学校的同学(斯坦福、哥大、普林斯顿等)。当时为什么不早点和中介联系呢,就觉得只要GPA和托福到位就行。但真正申请的时候才发现,系统的背景提升对于PS、CV的呈现和个人形象的展示多么重要。这些方案有常规的参加夏令营和比赛,非常规的则是具体根据个人规划、条件和需求制定的,但这些背景提升从制定到实行都费时费力(因为背景提升没做,我的文书内容还是略显单薄)。
(三)文书PS、CV和LOR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很灵活。GPA和语言成绩相对更难做出质的飞跃。这三个文书如果非常细致,是需要对每个目标院校分别书写的,且应该三个文书互相配合成一个整体,不重复表达个人特征,而是尽量多维度地将自己呈现在招生官面前(但我的合伙人LOR是他亲自写的,也就没有咱发挥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提前背景提升很重要,如果之前不做好打算,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哪怕你文笔斐然,你也写不出来好的文书,因为你没啥可写。当然,如果你有很多活动和想法可以写的,但是很杂乱、没有体系,不能抽出一条清晰的线条(而我是又杂又不多),就很容易让招生官觉得你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很混乱(也许事实就是这样hh,但是美国招生官不喜欢迷茫的毕业生,这也是一个让大家自我思考的好机会)。
同时,对于文书,我其实和很多人都交流过写作方式、语言表达和内容设计,结论就是一定要征求具有海外经验的人的意见,因为很多表达方式和词语选择,甚至包括行文逻辑,我们看来很正常,但在外国人看来是不恰当的。我的申请中由于托福成绩过于惨烈,所以非常注意PS和CV的语言表达,以证明我的英语能力。PS和CV也并没有直接罗列我的所有活动,而是以商法和环境法为线索书写的。
三、托福、文书写作、实习、法考的协调
英美LLM都是在九月十月左右陆续开放系统,虽然有时会有相反意见,但我认为早申yyds。而早申则代表实习经历、文书写作和托福是早就准备好的。托福上面也说过,大一就一定要去试一次,然后依情况规划考试时间,虽然学校只认两年以内的托福,但能多早考就多早考!实习也是,大一就可以开始找,不要有红圈所迷信,红圈所实习的重要性和你想向招生官展现的形象有关。如果托福和实习在大三上学期都已经完成,那恭喜你,你可以来个非常精致的文书书写了,每个学校的申请书内容差不多也不是不行,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时间的时候。如果想最大概率地提升录取率,每个学校的申请文书都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申请八所学校,那就是八篇PS、八篇CV(CV改动不大)和三篇LOR,这会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所以哪怕从五月份就开始写,也不足为奇。大三下还要花时间准备法考,但是同时法考和精致文书书写,其实是绰绰有余的。
上面都是应然状态,主要为师弟师妹准备。现在展示一下我的“实然状态”(又是一部血泪史)。因为疫情和国际形势带来的犹豫、自己的疏忽和侥幸心理,我准备得太晚,导致我需要在差不多半年的样子完成托福、文书写作、实习(三个月)和法考,孙子说:“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我个人不喜欢在同一时间进行多项事务,特别是客观上超出我能力承受的情况下,至少我们要为每件事分配客观上达到成功需要分配的精力,绝不能以侥幸心态、试一试的想法去做事。所以意识到托福没有时间好好准备之后,早期我就没再去考了,虽然周围会有人叫我去“碰碰运气”。实习是一定要做的,然后我只能每天早上、晚上,甚至在律所暂时没有工作时,抓紧时间复习法考(咱就是说,公交车、地铁上和吃饭的时候都在看,太害怕考不过了)。文书写作需要反复的构思、反思和修改,所以也是不停地抽时间。实习结束后,按照原计划是直接法考,法考后完成文书以及抓住最后一波机会集中复习托福,结果法考主客观一直延(咱就是说,就没必要这么早准备法考,应该先考托福!!),然后经过权衡,我决定不继续考托福,只是准备法考和改文书。
写在最后:
其实总结一下我的经验,可分为三点:1.早开始,大一就可以。2.确定好自己要做什么,然后不动摇。3.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大家若想问我关于美国LLM申请,可以联系我(联系方式见评论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出自《名人传》(罗曼·罗兰注;傅雷译),是罗曼·罗兰批判性看待米开朗琪罗一生后给出的评语,“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想给经验帖作者本人赞赏的可戳这里↑)责任编辑:桥小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