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最新趋势是什么?从科研成果到治病药品最关键是什么?“一氧化氮”可能是关键词。
5月9日,()第二届天府国际生物医药商业化高端对话会在成都召开。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多位哈佛大学教授等专家学者汇聚成都,畅谈生物医药行业趋势。
现场,医药界诺奖得主费里德·穆拉德在成都分享最新研究,在他看来,一氧化氮为新药研发提供“信号”,已经成为生物学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市场上很多新药物与一氧化氮的研究成果有关。
↑费里德·穆拉德(左一)、卡瑞玛·沙巴(左二)
诺奖得主费里德·穆拉德:
一氧化氮为新药研发提供“信号”
因为发现一氧化氮能促使心血管扩张,费里德·穆拉德获得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这一发现也促成新药“伟哥”的发明,他也成为“伟哥””理论发明人。
弗里德·穆拉德来说,“我在一两年前来过成都,这是非常棒的一座城市。”两年前,费里德·穆拉德签约成都市郫都区,将担任菁蓉国际天然药物研究中心项目顾问导师。
今天,他带来自己关于细胞通性的毕生研究,“看到成都生物医药资源十分丰富,感到十分惊喜。”
“人体内不同细胞会发出不同信号,不同信号会对应不同受体,这些细胞在传递过程中和激素、其他配体发送信号,在主体和受体之间进行生物信号传播,就像我们发送电子邮件一样。”费里德·穆拉德介绍,一氧化氮会产生各种各样作用,包括激素、神经毒素,最后合成硝酸盐、亚硝酸盐,过渡性金属亚硝酸基,最终参与肌体生化作用,产生复杂的肌体细胞反应和作用。
“比如氧化硝基和过氧化硝基等等。一氧化氮与这些细胞,这些物质的作用,会在机体内传递一种生物信号,这些生物信号会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接下来会产生一种氧化硝基,这种元素的毒性非常高。”
“不同的信号通道会传递不同的信号,我觉得复杂性特别重要,因为有多个信号作为活动行为的调节,你就可以利用这些通道,针对不同的信号来使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疾病的治愈。”费里德·穆拉德谈及趋势,针对不同信号通道的方式来研发药物。
如何搭建可持续生态?
需要科研、人才、资金、市场、文化等要素
年,原加拿大国家药物研发中心(CDRD)总裁、加拿大生命科学产业领域的领导者卡瑞玛·沙巴,将全球药物商业化中心(GDCC)带入中国,并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海外拓展的第一站。
现场,作为GDCC首席执行官,卡瑞玛·沙巴谈及创新生态。
“如何搭建可持续生态?”卡瑞玛·沙巴提到了诸多要素,包括科研、人才、资金、市场、文化等,“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创新文化,创新成果就无法转化为动力,也没有办法实现规模化产生。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来鼓励创新工作。”
记者获悉,目前GDCC为中国生物医药界引入了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全球一流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涵盖新型抗生素、基因药物、放射性同位素、肿瘤免疫治疗、膀胱癌靶向药、无瓣膜心脏分流器、植入式智能芯片等多个产品。
这些产品在海外已经获得了资本方的投资,部分已经同国际一流药企、器械制造商等展开了合作。这些项目通过GDCC首次进入中国,并在GDCC、广发证券的帮助下受到了国内资本界、医药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