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NYSE:PFE)宣布将公司重组为三块业务,基于科学的创新药品业务;专注于过专利期品牌药及仿制药、并在辉瑞内部拥有相当自主性的成熟药品业务;以及健康药物业务。
其中,创新药医院药品部门。
辉瑞将为抗感染药物和无菌注医院业务部门。这个新的医药部门隶属于创新药品(InnovativeMedicines)部门,该部门还包括现有的创新医疗和生物仿制药部门。
除创新药物部门之外,辉瑞还成立了囊括大多数非专利固体口服剂,其中包括止痛药乐瑞卡、立普妥、伟哥和特定的通用药物,以及包括所有非处方药的消费保健(ConsumerHealthcare)部门。
针对本次重组,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晏瑞德(IanRead)表示,“这一新架构反映了这些业务的自然演进。这是基于我们已上市产品和即将上市的在研产品的持续走强,以及乐瑞卡在美国市场年12月(或之后)专利到期后,预计年以后由于专利到期所造成的影响将大幅降低。我们预计年之后将有更快和更持续的业务收入增长组合。在此过渡期间,我们认为这一新架构将使各块业务更好地定位以达到其增长潜力。”
辉瑞表示,本次业务重组将从财年开始正式生效,重组预计不会给公司年的财务预期,或者是资本部署构成影响。
市场对此次重组反应谨慎,截至美东时间7月10日收盘,辉瑞股价微跌0.22%,而当日美国股市普跌,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88%。
蓝鲸产经记者通过梳理公司发展历程发现,辉瑞不断通过对既有内部体系进行自我改革的动作远非这一次。
年,辉瑞将包括惠氏在内的营业产品业务全数卖给了雀巢公司;年1月,又将公司动物保健业务分拆成独立公司Zoetis并上市。
然而,辉瑞并不满足于此。年7月29日,辉瑞对外宣布进行“一分为三”的业务重组计划。根据计划,原本辉瑞的业务线将分为三大部门,分别是专司销售专利保护内品牌药的“创新商业部门”和“疫苗、肿瘤与消费者保健部门”,而另一个则为经营各大仿制药的“价值商业部门”。
彼时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由于消费者对于外企的原研药有着比较高的信任感,许多产品过了保护期销量的减少远非发达市场那般巨大。如此简单‘一刀切’的做法或在中国造成一些水土不服。”
蓝鲸产经记者了解到,辉瑞近年业绩表现乏力,据其年财报显示,该年度全年营收亿美元,与年全年相当,降幅为1%。
业内普遍认为,业绩增长疲软,也是辉瑞进行业务重组的重要原因。此前晏瑞德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在做出任何分拆的举措之前,公司会试图通过重组,来重新判断各个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这个过程往往会持续长达数年。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此次辉瑞业务重组,不排除是为公司后续分拆铺平道路。蓝鲸产经记者亦将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