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美国画了63幅画,引得当地艺术圈内的顶级富豪争相购买,成交总金额达万美元,合人民币近7亿元。
年,这些富豪中有一个叫皮埃尔·拉格兰奇的金融家,在与妻子离婚分财产时,把自己当年购买的画拿去做鉴定,发现自己收藏的画作竟然是假画,便将售卖假画的诺德勒画廊告上法庭。
一场惊天名画伪造案渐渐浮出水面,伪造名画的画家身份也被揭秘。
诺德勒画廊出售的伪造的波洛克作品他叫钱培琛,是中国一位“无名”画家,他画的那63幅画,就像一枚炸弹,摧毁了美国的富豪圈。同时也逼迫拥有年历史的诺德勒画廊在一片讨伐声中,宣布停业自保,与富豪们庭外和解。
钱培琛画廊只是艺术品代理商,并非这场诈骗的始作俑者,作画者也不承认自己参与其中,那么真正策划这场骗局的人究竟是谁呢?可以从画家钱培琛身上找找线索。
诺德勒画廊年,42岁的钱培琛来到美国纽约,在一所名为“纽约艺术学生联盟”的学校里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
当时的钱培琛可谓意气风发,在出国之前的年,他刚和朋友们搞了个“十二人画展”,主要展示偏西方的“现代主义”画作,极大冲击了当时看惯了政治宣传画的老百姓。
“十二人画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民可是到了美国,钱培琛才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隔着的却是星辰大海。曾经国内“先锋”和“前卫”艺术的英雄在现实面前犯了难,别说在美国搞艺术了,仅仅是高昂的生活开销就能把他压垮。
钱培琛开启了打工生活,为了挣钱,他当过清洁工,在工地搬过砖,还在纽约街头给人画肖像。
当时纽约的中国画家中有很多人都去工厂画花布了,艺术不再是神圣般的存在,面包的问题急需解决,这是异域生活的首要之义。
年左右,钱培琛遇到了他的“贵人”,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
当时,他正在曼哈顿街头画像,被罗萨尔斯和她的男朋友卡洛斯发现,他们提出,“你可以帮我临摹一张(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作品吗?”开始时,一幅作品支付钱培琛美元,最高的时候,一幅作品可以得到美元,但价格在此封顶。
德·索尔夫妇购买的罗斯科伪作《无题》与20美元一幅的街头肖像相比,他们给出的价格太诱人了。跟他们合作,也许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美国立足,把家人接来团聚,我为什么要说不呢?
此后,罗萨尔斯和卡洛斯便成为钱培琛的经纪人,他们合作十几年,相处如朋友一般。而罗萨尔斯和卡洛斯,事实上就是这场骗局的精心策划者。
他们看中了钱培琛的绘画功底,让他伪造名画,再编造一个好听的故事,将这些所谓的名画堂而皇之地通过画廊卖给了热衷收藏的富豪们。
画廊75万美元收来的画可以卖到万美当时画廊的负责人是安·弗里德曼,罗萨尔斯找到她的时候,为了避免引起怀疑,向她讲述了他们编好的故事:这批画曾属于一位居住在墨西哥的欧洲犹太裔移民“X”先生,他在到年间,由于商务的原因总是去美国出差,也因此认识了许多艺术家,从他们的工作室里直接购买作品,其中就包括波洛克,德库宁,罗斯科等人画作。
安·弗里德曼“X”先生死后,他把这些收藏留给了孩子们。而他的孩子们对这些作品并不感兴趣,因此委托罗萨尔斯以匿名的方式把它们给卖掉。
安瞬间觉得自己捡到宝了,她找来鉴定专家,证实画是真迹后,便开始从罗萨尔斯那里高价进画,随后再以更高的价格卖给那些有钱的收藏者们。
就这样,钱培琛的仿名画,一件件流入市场,从几百美元直接卖到几百万美元。
作品背后的小标签和签名通过做旧,更容东窗事发后,画廊负责人安虽然与收藏者们和解,却遭受到了艺术界的唾弃;卡洛斯跑回了西班牙,无法引渡;钱培琛也一样,早就回了中国,更重要的是,FBI没法证明老钱参与了卡洛斯所编制的巨大骗局;作为作假团伙(总共三人)中唯一一个能被抓到的,罗萨莱斯则被判了9个月居家监禁。
一场跨越20年,总涉案金额超过万美元的画作伪造案,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罗萨尔斯与她的律师如果我知道他把我的临摹作品当作真迹出售,我是绝对不会与之合作的。我只是以为自己这些都是临摹品——人家家里买不起大师真迹,但又十分喜欢这位艺术家,于是就只能以其九牛一毛的价格买入一些相似的临摹品,挂在墙上装饰家居。
虽然咱们这位中国大爷,搅乱了美国的艺术圈,但事实上,他本人的创作却从未被美国艺术圈所接纳,被奉为至宝的只是他伪造的作品。那么,艺术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或许就连老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