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课上老师讲《美国往事》,从肮脏下水道到人造大气透视效果;从“好家伙”面条到“坏家伙”麦克斯;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谷仓中一撇的黛博拉。记忆和现实的频道反复切换,看完整部片子却讲不出一句话。
此片也对中国的王朔和姜文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海外的名字翻译过来就是《北京往事》,情节间也有诸多向其致敬的地方。
今年是《美国往事》的第三十个年头,《看电影午夜场》在6月刊中用了整整45页讲述这段回忆,以及对这段回忆的回忆。在今天的 故事4:太长不看从前期到后期再到上映,[美国往事]的长度问题,始终面临着美国制片方的最强劲阻力。制片人阿尔伯特·格里马尔蒂(AlbertoGrimaldi)看过最初的剧本后,给莱昂内写了封长信,枚举了他认为违背美国电影传统的细节,最重要的两点包括:太长了,以及,对美国观众来说,面条这个角色太过阴暗负面。格里马尔蒂警告莱昂内,如果剧本不重写,他就不投资。 故事5:选角面条这个角色曾经还找过阿尔·帕西诺和杰克·尼克尔森,不过被他们推掉了。
故事6:神烦方法派莱昂内并不是唯一曾经被方法派演员“虐”过的人,詹姆斯·伍兹才是真正讨厌方法派的人,虽然他跟德尼罗的关系好的不得了。伍兹特别受不了的是剧组一大早开工,打算趁着大好的清晨时光拍几个镜头,方法派们却还要在旁边念叨着,我为什么要这么演,行为动机是什么。不过,这类工作,德尼罗都是在到片场之前提前完成的。故事7:片场歌声每个导演都有帮助演员入戏的独特方法,在拍摄[美国往事]时,莱昂内的方法就是在片场播放莫里康内写好的配乐。由于电影拍摄进度略缓慢,莫里康内的配乐进度远远超过的电影的拍摄速度。 故事8:诞生在电影之前的配乐电影中的《黛布拉主题》实际上在[美国往事]决定拍摄之前就已经写好了,那是莫里康内为另一部电影创作的,没有被采纳。后来莫里康内发现这段曲子很适合塑造黛布拉这个角色。
故事9:裸替少女黛布拉在仓库练习芭蕾舞,有一个换衣服的镜头,不过当时背面全裸的镜头并不是詹妮弗·康纳利自己出演的。
故事10:被“忽悠”的乔·派西乔·派西本来是来为麦克斯这个角色试镜的,莱昂内觉得他不合适,不过承诺他可以从电影中选择其他任何他想演的角色,他选择了弗兰基,因为弗兰基最初看起来戏份还挺多的。 故事11:莱昂内“冒险”会面哈利·格雷作为前黑帮成员,哈利·格雷的名字还是让很多人紧张的,莱昂内其实也很害怕跟他见面,不过,为了拍出更好的电影,他基本都硬着头皮冲上前了,而且还会面了很多次。 故事12:“肥摩”酒吧片中几位主角的重要活动地“肥摩”酒吧,是有真实生活原型的,那是一家哈利·格雷非常喜欢的纽约酒吧,他曾建议把莱昂内跟他会面的地点定在那里。故事13:神秘人物片场探班有一天莱昂内突然把詹姆斯·伍兹叫到身边,一只手搂住他,另一只手揽着另外一个男人,莱昂内跟对方介绍说:“这是吉米,我最好的演员之一。”又给伍兹介绍:“这位是弗雷迪。”三个人就这样一起散了会步,伍兹突然反应过来扭头问了句:“‘弗雷迪’就是弗雷德里科吧?”对方回答,“是的,我叫弗雷德里科·费里尼。”
故事14:朱迪·福斯特达里尔·汉娜,以及后来跟德尼罗合作了[出租车司机]的朱迪·福斯特,曾经也成为过黛布拉的候选人,不过两人都推掉了这个角色。 故事15:德尼罗暴走因为年龄跨度大,德尼罗每次演戏化妆都要花很多时间,有时候德尼罗会忍不住抱怨,编剧有一次开玩笑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先拍好你现在这个年龄的部分,然后等30年后再接着拍,然后再等你特别老的时候再拍结尾。”德尼罗当然听出了其中的讽刺意味,当时便愤然离开了片场。
故事16:德尼罗“费钱”因为觉得每天在年轻妆和老年妆之间不停换来换去,太让人火大,德尼罗坚持要求先拍完所有年轻时的戏,再拍老年戏,这导致剧组有时不得不在不同外景地之间奔来跑去,预算中多花掉的万美元就用在这里。故事17:莱昂内假装沟通障碍莱昂内在片场总是装作英语不好的样子,有一天他开始用法语讲话,詹姆斯·伍兹也会法语,就用法语跟他对话。莱昂内说,“操,原来你也会说法语,那我还是不要费力假装英语不好了吧。”故事18:人形弹孔的来历电影开场戏,面条住所内的床上有一排人形弹孔,看起来特别有黑色幽默色彩,而它的来历比我们看到的更加黑色幽默,原本这之前还有一场戏,吉米躺在床上,一群暴徒冲进来向他射击,后来他毫发无损地走掉了,床上就留下这排弹孔。这个创意不知道后来是不是影响了昆汀的[低俗小说]。 故事19:伊芙之死很多观众觉得,伊芙这个角色完全可以活下来,莱昂内为什么要安排她死掉,莱昂内的回答很简单,他想要一个更戏剧化的开头,他觉得自己之前那些电影的开头都太平淡了。故事20:伊斯特伍德之痒拍摄[美国往事]期间,莱昂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尼罗的演技比伊斯特伍德好太多了——其实,从做演员来讲,这也是事实——这件事一度在两人之间造成了隔阂,不过后来两人的嫌隙都化解了。
故事21:完美主义爆发在拍摄西部片的时候,说到精益求精这个问题,莱昂内的片场相对还是一片比较轻松的氛围,但莱昂内也是个超级完美主义,先前只是因为预算,他没有要求一个镜头要反复拍到完美无瑕为止,不过到了[美国往事],他的完美主义爆发了,据说在拍一场很费钱的群戏镜头时,已经拍了35次后,莱昂内坚持还要再来一遍,因为有个孩子瞟了眼镜头,尽管其他人一开始都没发现。 故事22:强奸戏引发大争议让莱昂内没有想到的是,美国观众的“道德底线”十分之高,电影上映后,他们纷纷表示无法忍受那场面条强奸黛布拉的戏。一位女观众表示:“目睹这一切真是让我恶心的要死。”还有一个影评人甚至在电影上映后举行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指着罗伯特·德尼罗破口大骂。
故事23:突然出现的女孩鸿篇巨制出现穿帮镜头,是十分常见的情况,[美国往事]也不例外,比如在六十年代的一场戏里,面条开车回家,在全景镜头中,他停车的时候周围并没有人,但在接下来他下车的近景中,因为剪辑错误,他身后建筑物门前出现了两个正在聊天的女孩。 故事24:经典致敬经典[美国往事]本身是一部经典,但它本身也致敬了很多经典黑帮片,比如[上海女人]、[小凯撒]、[杀手]、[全民公敌]、[疤面人]等等。
故事25:未实现的老戏骨扎堆计划莱昂内致敬老黑帮片的构想之一,就是把黑帮片著名演员都找来,在片中客串,这一串名单中包括:詹姆斯·斯图尔特、亨利·方达、乔治·拉夫特、格林·福德等等,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未能成行。 故事26:麦克斯的生死电影没有直接拍出麦克斯最后的结局,但根据各种细节可以判断,他最后确实是自杀了,如果看电影时觉得这个结局太过遗憾,那就可以去看看原著了,因为在原著中,麦克斯非但没有自杀,还跟面条一直保持着朋友关系。故事27:最终剪辑权的斗争莱昂内在签合同的时候吃亏不小,导致电影最终怎样剪辑,都是制片方说了算,制片方甚至要求他完全改掉电影结构,不要使用闪回穿插这种更复杂的时间线,而是按照简单的线性叙事方式推进。莱昂内据理力争,终于让制片方点头同意在欧洲以他剪辑的版本上映。
故事28:年度最烂莱昂内最终还是拍了九个小时左右,他跟剪辑师努力剪到了六个小时,他提议把电影分成上下两部上映,每部三个小时,可惜他没有赶上好时代,制片方拒绝了他的提议,坚持让他缩短片长,他只好又剪到3小时49分钟。让莱昂内最感到伤心的是,当[美国往事]最终登陆美国各大院线时,它居然只剩下了不到两小时,支离破碎的电影获得差评一片,票房表现亦是一塌糊涂,有位影评人把它放到了年最烂电影的名单中,奥斯卡对其也很失望,没有给予任何提名。
故事29:最冤枉的原声[美国往事]起初只能在美国影院以阉割版上映,无法受到好莱坞亲睐,不过,莫里康内为本片创作的配乐,还是有着一定的实力,成了这部电影冲奥的唯一希望,然而,美国发行商却疏忽大意,没有按照要求填写申请表,导致这最后一个希望也落空。故事30:大师的最后一部作品[美国往事]摄制完成进入发行阶段后,莱昂内就陷入了跟发行商无尽的斗争中,这让他感到心力憔悴。他的身体状态也变得很差,年被诊断出患有冠心病。后来某天在看电视台播放的电影节目时,莱昂内不幸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去世时莱昂内只有60岁,[美国往事]本来可以是他踏入好莱坞A级大制作的开始,却成了结束,这无疑是全世界影迷和电影史的巨大损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