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草
21年前,美国人为何要炸中国南联盟大使馆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么样的大国博弈?
一、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时代背景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中国驻前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被美国B-2轰炸机发射的五枚精确制导炸弹击中,三名中国记者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严重损毁。
事后,美国声称是误炸,并做出了道歉和赔偿,还揪出了中情局的八个倒霉蛋,象征性的做了惩处。
当年被炸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事情过去二十一年了,南斯拉夫联盟早已解体,两个月前,那位曾经眼含泪花儿深情亲吻过五星红旗的塞尔维亚大汉也坐在白宫的小椅子上,签署了与科索沃的经济正常化协议。
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塞科双方不论是心甘情愿也好、身不由己也罢,美国老大的码头总算是拜过了。那个在中国人心中深埋了二十一年的疑问:“美国为什么要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却再一次涌上心头。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地巴尔干半岛素来有欧洲火药桶的绰号,千年来几乎战火不断。
麦金德称这里为“心脏地带”,按咱们中国的说法则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点类似徐州的意思:北方的势力一旦取得徐州便可南下长江流域,而南方的政权想要偏安东南一隅也必须守住这个淮河以北的军事重镇。
这个位于东欧的“徐州”,就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成。
其中,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科索沃省还生活着一群阿尔巴尼亚人,由于宗教冲突和民族矛盾,他们一心想要脱离塞尔维亚的统治独立建国。
年,阿族的激进分子们成立了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而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则派遣大批军警进驻科索沃进行强硬镇压,科索沃的战火就这样被点燃了。
随着武装冲突不断升级,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到科索沃战争。年3月24日北约13国对南联盟发起了为期78天的空袭,理由是“南联盟不接受调停”。
科索沃战争
那么,美国是怎样调停的?南联盟又为何宁愿被空袭也不肯接受调停呢?原来,美国提出双方停战,并让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维持秩序。
想想看,一个主权国家,镇压国内分裂势力,突然来个外国的军队不让你打了,还要在这儿驻军守着,米洛舍维奇要是能接受这种调停,也就不配叫“巴尔干之鹰了”。
倒是一向喊着就算死也要独立的阿族先怂了,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写到这儿,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前一阵武契奇和那个科索沃“总理”一左一右的坐在特朗普身边的小桌子上签协议的情景……唉,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美国拿出一个如此简单粗暴,明显践踏主权国家尊严的调停方案出来,我不相信这种做法是一心为了维护正义、守卫和平,就像没人会相信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被误炸一样。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场战争必须打,只有打了,才对美国最有利。
二、科索沃战争背后,美国和欧盟的博弈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表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或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听多了就会有一种错觉,好像欧洲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就是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透。
其实,在思考国际关系的问题时,以下这句话更具有真理性意义: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早在二十世纪后期,以法德为首的欧洲集团就开始谋求欧洲的复兴,想借此摆脱美国的控制,而摆脱美国控制的本质就是摆脱美元的控制。
冷战期间,西欧和中欧为抵御苏联对其国家造成的安全威胁,加入了美元体系。没想到,美国却将越南战争的成本转移到了欧洲各国头上。于是,苏联一解体,欧盟就立刻筹备整合,年1月1日,正式开始发行欧元。
欧盟
坐地球村头把交椅多年的美国老大如何看不透欧盟的这点小心思,又如何能坐视欧元做大而不理。你一月份欧元上市,我三月份就在欧洲发动战争,在你的地盘上打,还要拉着你一起打。
我想,这才是那份不近人情的调停协议的真正用意吧。果然,一方面,战火肆虐和流离失所的难民给欧洲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要命的是大量的欧洲资本为规避战争风险,外流入美,造成了欧元的严重贬值。
与此同时,由于北约用于科索沃战争的物资绝大部分是从美国采购的,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军火商们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当年的报道,科索沃战争将使美国在世界军火市场所占份额提高10%~20%,即增加20亿到40亿美元的军火销售。对美国来说,此时发动这场战争既能打击到欧元,又有可观的军售利润收入囊中,何乐而不呢?
三、美国和欧盟闹矛盾,为何要炸中国的大使馆?知道了美国为什么必须发动这场战争,也就不难分析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背后的真正原因了。欧盟要建立欧元,并使欧元保持坚挺的购买力,除了整合欧洲本土市场,还需要寻求一个外部支撑。
而这个支撑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能够长期稳定的向欧元区各国供应工业制成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品;并具备足够大的市场承接欧元的资本输出。
第二,必须是国际大国,能够顶住美国的压力,不会因此而中途放弃对欧元的支持。
放眼全球,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唯有中国。特别是年,中国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风暴,并用自己的外汇储备撑住了香港的金融市场,使打遍亚洲无敌手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在香港一战中铩羽而归。
欧盟坚信,只要中国愿意合作,就一定可以帮欧元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
然而,就在中欧经济合作即将展开之时,惨案发生了。美国以北约盟军的名义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而参加科索沃战争的北约成员除美国外全是欧盟国家。其用意险恶不言自明,就是要破坏中欧经济合作。
使馆被炸后,中国人民的抗议运动
果然,爆炸发生4天后,德国总理施罗德代表欧盟仓促访华,由于所处时期过于敏感,施罗德不得不将行程缩短为一天,正式访问也降格成了工作访问。
不过,美国的阴谋却并未得逞,拥有几千年政治背景的中国又怎会看不透这种声东击西、借刀杀人的低级把戏。在与朱镕基总理的会谈中,施罗德代表北约做出无条件道歉,中方表示接受。
而此前,却拒绝了美国政府方面所做出的一切官方道歉。中国的决策者以洞察一切的战略眼光理性的与欧盟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共识。
欧盟愿意帮助中国入世、支持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为中国提供资金和部分技术。中国则愿意以廉价的商品来支持欧元的信誉,并逐渐对欧盟打开贸易的大门。中国和欧盟得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美国想要破坏中欧经济合作的目的至此落空。
四、结语二十多年过去了,科索沃战争的伤痕尚在,对西方的需求却使塞尔维亚不得不接受科索沃独立的事实,并配合那个曾经炸毁过自己家园的强权帝国合演一出世界和平、岁月静好的剧目。
反观中国,在炸馆事件后痛定思痛,擦干眼泪,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地谋求经济发展和军事科技的进步。试问美国可还敢像二十一年前那样为所欲为?正是因为在21年前的忍辱负重,才有了今天“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的底气。
大国博弈,笑道最后的,才是赢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