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团是来谈判的错他们是来旅游

文/马兰

据路透等外媒透露,美国贸易代表团周四早间已抵达北京,将于周五与中方会面,周五晚间离开北京。

这样的行程安排像不像美国公费给七位代表来个北京一日游?按照国际传统,访问和被访问都免不了开会,一场会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开满一整个白天。

假设周五,贸易代表们非常勤恳地八点抵达会面场所,晚上不辞辛劳地九点才回国,连吃饭都在会谈中进行,中美这次会谈也不过才13个小时,中美双方假设都出七个人头,那么每个人分到讲话的时间还不到1个小时。

大概是美国代表刚开始皱眉头说:“我强烈反对中国进行贸易保护,因为损害到美国利益……”我国代表就可以微笑着打断:“时间到了,下一位。”

这一场谈判,双方都亮明了要求,只是还按住了底牌。与其说是会谈,不如说是网友线下见面,披着张斯文皮子做给大家看罢了。

所以,中美两国,各自的小算盘是啥?

美国的小算盘:服务贸易

美国的钢铝关税不过是敲门砖罢了,对于中国来说不痛不痒,对于美国来说也不算重兵。

而所谓的市场开放,随着中国态度的明朗化,也在渐渐落实。美国此行想要的承诺到底是什么?贸易逆差的逆转。

30年来,中国对美国由最初的贸易顺差28亿美元到如今的亿美元,增长了倍。而去年美国对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顺差也不过亿美元,仅一个中国,就占到了总差额的66%。

特朗普盯着中国,太政治正确了。

但是要实现差额的减少,特朗普能有什么招数?中国想买的高科技产品,是美国不愿意多卖的;美国想卖的农产品,中国就算是全买了,又能弥补多少差额?

最让特朗普悲伤的事还要算美国中间的那部分制造厂都已经外移了,也就是说,美国想靠商品出口赚外汇的事情,不靠谱。

所以,特朗普的痛点在哪里?服务贸易。

比较中美两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可以看到美国大多数的劳动力都被服务业吸收,近几年制造业的劳动力大概只能维持可怜兮兮的20%左右。而中国劳动力从农业逐渐转移,但目前来看,三个产业的劳动力还处于平均的状态。

(数据来源:wind;数据整理:叶檀财经)

美国要实现贸易逆差缩小,瞄准的不会是商品,因为他们不占优势,养尊处优的美国工人在产能上赢不了中国。他们的强项是服务业,目标也是服务业。

二、中国的明牌:智造

年,中国提出“中国智造”,开始推动产业向智能化转型,这是全球的趋势与机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中国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大国崛起,中国需要自由贸易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开放,增加市场活力。

博鳌论坛以来,中国市场开放逐步落实。从汽车业“腰斩”关税,到金融业外资持股上升,再是多个自贸区的建设,政府对于经济的保护逐渐放开了手,寻求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发出“自由贸易”的信号。

在此基础上,推动国企混改,将一直被诟病的国企亲儿子下放民间,从而减少外资的顾虑,民企的压力。

还有数据显示,自川普上台后,中国在西北部的基建建设工程量暴增,也说明中国对于美国抬头的贸易保护早有防范,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弥补出口的放缓。

最重要的,是对“中国智造”的推进。

智能化工业不仅仅是用智能工厂取代传统工厂,用机器取代人工,用数据取代劳动。商业模式的变革也是重点,其中就包括了软性智造和个性化定制。

软性制造上,中国不得不承认国外的硬件外服务要比中国扎实得多,不足不可怕,开放市场之后,外资的进入也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加速中国制造业短板弥合的过程。

个性化定制也是重点,而满足顾客需求也不再是企业端单方面的推演,而上升为用数据和智能结合的精准解答。这也是国家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原因,而正是中国在这些产业上面的快速崛起让美国感到了不安。

谈判的结果:哥俩好还是继续吵?

按照美国代表这行程安排,根本没有进一步谈判的可能,要么直接签字,要么直接拒绝。这次谈判大概率不会有结果,很可能会继续吵下去。

先不谈中国野心大不大,按照美国的需求完全把中国服务业市场放开,再把要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送给美国打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答应。

因此,明天,大概率只是喊喊话,而不是最终结论。

“各位驴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美贸易团北京一日游五月团,我是你们的导游叶檀财经,希望大家玩的开心。

看完了就完事儿啦?

还不赶紧的点个赞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xw/28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