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机陆海空三栖通用,苏25成首款舰

虽然攻击机诞生于二战时期苏德战场,是当时苏德双方用于克制对方钢铁洪流的重要手段。但是攻击机真正的大发展还是在冷战期间。在冷战中,美国为了对抗苏联数量、质量双优的坦克装甲集群,专门开发了著名的A-10疣猪攻击机。而在卫国战争中对装甲部队认识深刻的自然也不甘落后,其研发的苏-25蛙足攻击机各方面性能都与美军A-10疣猪攻击机非常接近,因此也被成为疣猪斯基。不仅如此,苏-25还是唯一一款陆军攻击机却登上航母,成为陆海空三栖装备一代名机。

苏-25攻击机的研制时间比A-10攻击机要晚一些,不过苏联军队装备攻击机却有很长的传统,二战时期苏联空军装备的伊尔-2强击机被纳粹德国的士兵称为黑色死神,由此可见德军对这种苏联飞机有多么畏惧。伊尔-2强击机采用单发双座设计,装备一台大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整体飞机的发动机和驾驶员座舱都设计有厚装甲保护。两名机组人员中前座的是飞行员,后座的则是机枪手,负责操作防卫机枪,掩护飞机后上方的防卫安全。

因为有着伊尔-2强击机的成功经验,苏军对于专门用于反坦克的攻击机非常重视,而在得到美国研制A-10攻击机的消息后,苏联更是立即跟进开始研发自己的新式攻击机。不过,由于苏联在坦克装甲力量上对西方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对于攻击机的需求,苏联和西方有着较大的不同。美国对于A-10的任务要求就一个:反坦克。这是因为苏联的钢铁洪流给整个西方带来的现实压力实在太大了。而对于苏联而言,因为其攻击机是伴随地面装甲部队同步作战,因此具备对目标打击能力,才是关键,反坦克只是任务的一部分。苏军对于攻击机的要求是:简单、结实、可靠、低价、高效、多用,具有良好的出动力和战场生存力,尤其要能够抵御战场上无所不在的轻武器火力。简言之,苏军所需要的,就是新时代的伊尔-2。

苏军的新一代攻击机于年正式立项研制,当时有伊柳申、雅克福列夫、苏霍伊三家设计局参与竞争。经过一番角逐,苏霍伊设计局的T-8样机最终中标获得苏联军方的青睐。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苏-25攻击机。由于执行的任务和A-10攻击机类似,所以苏-25在设计方面的诸多特点也和A-10非常相似。例如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载弹量A-10直接采用了喷气式时代极少采用的平直翼设计,而苏-25则采用了后掠角只有20゜的梯形机翼,大体上也相当于平直翼的设计。

为了确保生存性,苏-25和A-10一样也采用了双发的设计,尽管苏-25的两台发动机装在机身两侧,但是中间却用设计了很大的间隔,并且加装钛合金装甲板,从而有效保证了两台发动机不会被同一发炮弹击毁。而且作为一款前线攻击机,苏-25采用的是剔除加力燃烧室的图曼斯基RD-9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也被应用在米格-19战斗机上,因此产量大,成本低廉;而火控系统等则直接沿用苏-7攻击机上现成的系统,从而大大加快了苏-25研制的速度,并且降低了成本。不过由于苏-25量产时RD-9发动机已经停产,最后不得不改用米格-21的R-13发动机的非加力型号,称为R-型,该发动机单台推力公斤,两台合计9吨,所以苏-25的推重比方面比A-10略有优势,而由于米格-21是苏联产量最大的一款二代战斗机,因此这款发动机一直伴随苏-25走到今天。

苏-25在气动外型上采用了机身两侧进气,上单翼、单垂尾的传统气动外型设计,发动机包裹在设有装甲的短舱内,其进气口略上仰,这样可以适应野战机场相对较为恶劣的环境,上单翼设计则方便携带大尺寸大质量的空对地弹药。苏-25一共有10个武器挂架,全部设计在机翼上(每侧5个),不过最外侧一对挂架可以挂载R-60蚜虫空空导弹用于自卫,该机机腹下没有外挂点。苏-25可以挂载苏联/俄罗斯研制的各类空对炸弹、火箭、空对地导弹等,其最新改进型苏-39甚至可以兼容俄罗斯的反舰导弹系统,具备反舰能力,这是目前全球攻击机中唯一具备反舰能力的型号。苏-25的最大载弹量为4.4吨,虽然只有A-10攻击机的一半强,但是该机体积更小,也更为灵活,作战效率并不比A-10差。除了外挂武器外,苏-25在机头内同样内置了一门30毫米航炮。不过和A-10攻击机所使用的GAU-8不同,苏-25装备的是一门Gsh-型30毫米双管机炮,该炮和后来的苏-27、米格-29等战斗机通用,是苏联空军第三代战斗机中的制式装备。

由于需要在敌方防空火力网内活动,苏-25攻击机自身的防御水平颇有当年伊尔-2的神韵,即使和A-10相比也毫不逊色。苏-25采用了半硬式机体设计,而且由于吨位更小,其飞机尺寸也小于美制A-10攻击机,从而有效减少了飞机的备弹面积。而且苏-25机身短粗,飞机的腹部敷设有8毫米厚的防弹钢板,整个飞行员座舱更是被24毫米厚的钛合金防弹板包裹,因此也被戏称为钛合金澡盆。这个澡盆可以抵抗23毫米高炮爆破弹的直接命中,在防护方面达到了和A-10相当的水平。不仅如此,为了增强飞机的生存性,苏-25甚至抛弃了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电传操纵系统,重新改为机械操纵模式,而且其传动使用的钛合金连杆居然有40毫米粗,可以直接抵御12.7毫米高射机枪子弹的直接命中。而且苏-25用于控制横滚和偏航控制是单连杆,俯仰控制是双连杆,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生存力,并且确保飞机在超低空被严重损坏、飞行员必须跳伞时,还有机会讲飞机拉起到安全高度,然后再跳伞。

简单、实用一向是苏制武器的特色。为了适应野战需求,苏霍伊的设计师们还为苏-25专门配发了,由副油箱衍生而来的维修吊舱,以便在缺乏后勤保障条件的野战机场上,也可以完成简单的维护保养任务。苏-25的维修吊舱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内装发电机、空气压缩机和维修工具,用于野外抢修;第二种内装输油泵和软油箱,可以用作野外加油站;第三种内装测试设备,用于维修电子系统;第四种可以在里面装一个地勤人员,尽管在里面不大舒服,但是可以随机快速部署到任何野战机场,并为苏-25提供必要的地勤维护。

有趣的是苏-25不仅仅是苏联前线航空兵装备的近距离支援飞机,而且还被苏联海军看中,并最终登舰成为一款专用舰载教练机!年代苏联海军第三代航母.5型库兹涅佐夫号开工建造,在为其选择舰载机时,苏联海军除了选择苏-33舰载战斗机外,还专门为其选择了苏-25UTG型双座教练机。因为如果直接使用苏-33作为飞行员教练机成本和风险都过大,有些得不偿失,但是苏联又没有美式T-2橡树那样的专用舰载教练机,索性就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把低空低速性能好的苏-25拿来,改装后当作专用舰载教练机使用。和陆基的苏-25相比,苏-25UTG型飞机主要是改为双座设计,以便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同时拆除了大部分机身装甲,以减轻飞机重量,增加飞机推重比,这样才能够在滑跃式甲板设计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起飞。同时为了能够在航母上安全降落,苏-25UTG还加强了飞机的起落架,并且安装了专门的着舰尾钩。在接受改装的同时,苏-25UTG保留了原先苏-25的火控系统,这样可以携带空对地、空对舰武器,辅助苏-33执行对地对海作战任务。

在苏联解体前,苏联海军总共订购了5架苏-25UTG型攻击教练机,年时俄罗斯海军又订购5架同款飞机,目前俄罗斯海军总共装备10架苏-25UTG型攻击机。和生产线已经完全崩溃的苏-33不同,苏-25的生产线全部在俄罗斯国内,而且目前俄罗斯已经在苏-25基础上对该机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并为其换装了全新的航电火控系统,使其具备的一定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在未来即使苏-33战斗机全部老化退役,俄罗斯海军依靠新式的米格-29K和苏-25UTG型飞机也能确保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最低水平战斗力,而不至于让其成为一艘空船。

点击

其实早在年代苏-25正式列装苏军后,苏联军方就强烈地意识到,一款只能在白天执行目视距离内的近距离支援作战的攻击机有着很大的性能缺陷。由于苏-25早期使用的是苏-7的航电和火控系统,因此只能在白天晴好天气下执行作战任务,和大大限制了苏-25的使用范围。为此苏军很快就开始为苏-25进行技术升级,升级后的飞机被称为苏-25T型。在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方则继承了这一计划,首批8架苏-25T型机于90年代中期交付俄军试用。年该机正式被俄军命名为苏-39型攻击机,并投入量产。

自从年正式量产以来苏-25攻击机参加了苏联/俄罗斯的所有军事行动,从最初在阿富汗作战到后来的车臣,再到格鲁吉亚以及今天的叙利亚,苏-25攻击机的表现可以说相当出色,其强悍的火力和生存性能令人瞩目。在两次车臣战争中,苏-25都得以全身而退,没有被击落的记录,在格鲁吉亚战争中,一架俄军苏-25(准确说是苏-39)被格军发射的防空导弹直接打烂了屁股,甚至连左侧发动机都被炸飞了整流罩,但是该机依然平安返航,并且在经过整修后,再次投入战场。从年一直持续至今的叙利亚内战中,整整8年间,叙反对派武装也仅击落了1架苏-25攻击机,该机的作战性能之强悍,由此可见一斑。

进入新世纪后,俄军依然没有放弃对苏-25的升级和改造,其中最新一批苏-25M型攻击机是年生产并交付俄罗斯空天军服役。尽管不具备超音速飞行和夺取制空权的能力,但是在执行反恐和低强度局部战争时,苏-25依然有着充分的发挥空间,所以不难想象,和美国的A-10一样,苏-25也会在俄军中持续服役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xw/57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