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如今为何被骂滚

说到杨振宁教授,我们听到的太多太多,但大家对于他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很多人对他有一些偏见。不少人听信网上的言论,对杨振宁教授褒贬不一。

现如今更是有很多网友骂道:让杨振宁教授滚出中国,这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让人感到心寒。很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肆意评论。事实上,杨老一生对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岂是网络之流可以随意评论的。

一、杨老的履历

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家庭。杨振宁的父亲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曾经前往清华大学任教,所以很早以前,他们一家就已经迁居北平,当时国内正处于战争时期,四处奔波,他随着父母辗转多个地区。自幼杨振宁就发奋图强,立志将来要报效祖国。

早年,杨振宁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读,并于年正式毕业,同一年的时间,他师从王竹溪教授,开启了他的研究生学习生涯。经过两年的努力,杨振宁硕士毕业。并于年获得庚子赔款的奖学金名额,随之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顺利完成博士学业之后,便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杨振宁教授一生对于物理的研究,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年间。在杨之武的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了杨振宁物理知识,遇到难题之时,杨振宁也会向父亲求教,从小便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了美国以后,杨振宁和他的另一位同学李政道共同合作。经过几番努力,他们大胆的猜测,也许微观粒子的宇称数并不永远守恒。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四处寻求帮助,最终得到吴健雄的支持,在他的实验室内开展实验,最终证明微观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事实。

也正是这个定理,让杨振宁和李政道在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项荣誉对于年仅30多岁的科学家来说极为不易。此后几十年,杨振宁教授一直默默奉献,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做出了一番辉煌的成就。

二、伟大的爱国情怀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在得知消息之后,杨振宁先生毅然决然地率先访华,打开了中美之间紧扣的30多年大门。

年,杨振宁教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从那时起,杨老就不遗余力地推动中美关系的向前发展,为中国科技文化事业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杨振宁教授在大学任教期间,不断开展招生和科技方面的工作,为中国教育事业乃至科研工作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在和周总理的谈话中,他强调:中国理科大学目前得不到重视和支持,这是一种较为短浅的目光,在未来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周总理听后也听取了杨老的意见,积极要求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理科事业的重视。

杨老在大学任教期间身先士卒,主动要求进行授课,并给许多本科生讲授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年,杨振宁先生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亲自参与了该工作的筹备。年在南京大学讲学之时,他为该校设立了杨振宁奖学金,激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奋发图强。

三、世人的眼光

杨振宁先生一生所做的努力,我们有目共睹。如今,很多人对杨老的态度并不是很好,多半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事实的真相。有人认为,杨振宁在学成之后没有归国,而是留在美国,甚至加入美国国籍。对此感到十分不理解,认为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行为。

而另一方面,很多人对于杨振宁教授和一个比自己小五十多岁的人结婚,认为也是有伤风俗。但无论怎么说,这些都是杨振宁先生对于自己的人生作出的决定,与他人无关。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无权干涉。

结语

杨振宁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所做的努力对于人类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无论网络上对于他的评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所做的努力。纵观如今世界,有几个科学家能够取得像杨振宁教授这样伟大的成就?而世俗之人对于他的评论完全不足以动摇我们对杨老的看法。

对于这样一位百岁老人而言,他需要的是安详的度过晚年的生活。对此,朋友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zz/55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