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美国瑶族现在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盘王节

中科公益爱心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30/6032465.html
瑶族文化

瑶族传统

瑶学知识

宗教文化

瑶族历史

瑶族医药

瑶族美食

曾经沧海难为水——美国瑶族的盘王节情结

文:刘涛李筱文

配图:年美国盘王节

配乐:《从哪里来》李妹贵(美国)

瑶族是中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位居十三,据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全国瑶族人口共有.74万人,年,中国瑶族人口大约在万左右。

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自治区)的山岳地带,瑶族居住的地区山峦叠嶂,地形复杂,既有高山、谷地,也有盆地、河谷和平原,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从东经。30’的云南景谷县到。20’的广东始兴县;从北纬21。37’的广西防城县到28。的湖南武陵山区,分布地域十分广阔。

瑶族不仅是一个跨国民族,而且是一个国际性的民族。

瑶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法国、加拿大。隋唐时期,瑶族就生息繁衍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区,广东粤北是瑶族较早的聚居地;明中叶以后,南方瑶族跨越广西、云南边境,不断向东南亚移动,走向越南、泰国、老挝等国的山地。

年印支战争以后,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大量吸收印支战争难民,不少瑶族人就此机会移居到了欧、美洲各国。

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全世界有瑶族人口约万强,其中万居住在中国,约70万分布在越南,另一部分撒播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地区,还有5万多人口移居在美国的俄勒岗州、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以及法国的杜鲁兹地区和加拿大北部。

虽然瑶族人口分布广阔,支系众多,然瑶族人的生活习性基本相同。

瑶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由于长期频繁迁徙,大分散小聚居,与其他民族交往甚多,由此导致民族内部出现一些不同的文化差异。

瑶族原来的支系很多,按名称就有30多种,有因崇信盘王即盘瓠则被称为“盘瑶”或“盘古瑶”;有因种蓝靛染蓝靛布而被称为“蓝靛瑶”;有因服装特点而被称为“红瑶”、“花蓝瑶”、“白裤瑶”、“顶板瑶”等;有因住居有特色而被称为“东山瑶”“坳瑶”、“八排瑶”、“平地瑶”等,建国后统一称为“瑶”。

而瑶族本身也有许多自称,人们习惯按语言把瑶族各支系分成为瑶语支(也称盘瑶支系)、苗语支、侗水语支和汉语方言四大支系。

而瑶语支又分成3个方言,即绵荆方言、标交方言、藻敏方言;五个土语:尤绵(优勉)土语、荆门土语、标曼土语、标敏土语和交公绵土语。其中尤绵(优勉)土语的瑶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与泰、美、法等国的瑶族语言亦能相通。

30年前,美国瑶人还生活在亚洲的老挝(美国瑶人称寮国)山区,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政局不稳,越南、老挝相继爆发战争,战火烧毁了他们的家园,瑶族人无家可归,走上了逃亡之路,不远千里爬山涉水越过湄公河,进入了泰国境地,被收容在泰国难民营,有的在那里住了3、4年,有的住6、7年。

第一位离开泰国的赵有财先生,带着家眷,驱车穿越俄罗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美国;

第二位有陈富明、赵富明;

第三位又有李进清,然后陈富元……

他们作为美国瑶人移民先遣队,从遥远的东南亚,带着自己的家人,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形成一条条移民链,不断地向美国迁徒,构成今天美国瑶族分布三省的格局(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

目前,美国瑶族已接近5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拉斯维加斯人口不多;加州是美国瑶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州,近2万人,其中以萨克拉门托市人口最多。

据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秀修县瑶族县长盘承仙介绍,全萨克拉门托市年瑶族人口达人,他所管辖的县有12个瑶族村社,每个社区由一个村长管理村内事务。

其余加州瑶族人口分布在里其门(逾人)、奥克兰(多人)、奥威里(Oyoville,73户人)、圣西荷市(35户多人)。

一、旅美的创业生活

美国瑶族最初以难民的身份进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首先遇到的就是生活的不适应。初到异地,人地生疏,又不懂英语,可以想象刚到美国时“勉”瑶人的经济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山地劳作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已经不适应城市,虽然他们也尝试过种菜种果种草莓,但农业耕作只赚来微薄的收入,要想高收入不如外出工作来的快,于是他们开始另谋生路,但不懂英文找不到工作,他们还必须度过语言关,从学生做起。

在政府的引导下,他们参加了民政机构组织的技术培训班,学习计算机、汽车修理、医院护理等技术工种,练得一技之长,得以顺利找到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中大多数青壮年,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还找到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工作岗位。

瑶人从事的工作和职业多种多样,从简单的工种,到更广泛的经济、教育各社会领域,他们中间有农民、工人(服装加工、汽车装配、机械修理、电脑安装等)、牙医助理、经理、翻译、律师、教师、商店、银行职员、政府公务员等等,大部分从事简单、精细但不复杂的工作,一般工种的收人为多美金/月,较好的工种0~美金/月。

美国瑶族勤劳节俭,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和资金积累,他们中已有不少富裕户,他们中有人自己开酒店、开工厂如手袋厂、汽车装配厂、电脑安装厂,还有开商店、开油站等,有的是股份制合资经营,有的是独资经营。

有的项目投资达万美金,投资者在收获丰厚的利润之时,仍保持助人为乐的传统,不忘帮助自己的族胞,一些工厂商店为后来者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经济的积累,美国瑶族已从租房阶段过渡到了买房阶段(在美国,没有正式工作的人不允许买房子),目前,美国瑶族中有60%的人已购买了住房,(由政府统一规划建房,以50~60万美元幅度的价位卖给瑶族人)一般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10~15年付款期不等。

经济收入宽裕的瑶人不仅自己买了别墅,还买下两、三幢旧屋租给后来入美者租用,租金约~美金/月。所购别墅的结构一般是一层多间的套房。也有双层多间的套房。

现在美国瑶人大都有了自己的房屋别墅型的家园,有的还拥有多幢房屋及农场和大片土地。

如我们在美国调研时,居住的房东李文周在加州就拥有好几处别墅和土地,每处房屋都是造价60万美金以上的两层别墅;其女儿女婿拥有11栋别墅,除自己住两幢外,其余全部用以出租,生活的高水平可想而知。

另有邻居邓文伊,前些年用二十多万美金买下大片土地,种下果树和农作物,现在这片土地已升值,远远超过他当年所付出的金钱价值。我们住在瑶人家中,得以观察瑶族家庭中的一切实体。

所到之处:瑶人房屋宽敞,室内装饰豪华。一般是两层多房两厅带储藏室和花园的别墅。别墅不仅有车库,还有健身室。室内铺地毯、装饰灯;浴室坐厕、洗水盆、浴缸样样齐备,大屏幕彩电、录像机、照相机、电烤箱、电冰箱、音响设备、固定电话一应俱全;室外园地栽花种菜、牵藤挂果,一片田园气息。

家家都有汽车、车房,少则一辆,多则七八辆,出门以车代步,有的家庭还拥有游艇,全球入网的电脑也开始进入瑶人家庭,许多人配上了移动电话,与在泰国、老挝时相比,美国瑶族的经济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

由于瑶族人在美国安分守己,勤劳致富,大部分瑶族人的生活处于美国社会中等水平,有的已跻身上等水平。随着语言和生产技能的提高,瑶人在美国生活的适应能力愈来愈强。

社会环境的变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对美国瑶族的经济生活方式触动很大,新工作的时效、节奏、利益效应,代替了过去农耕时的季节性和散慢性,使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一贯的小农经营意识,跟上科学发展的时代。

面对西方文化,美国瑶族对过去的生活及对祖先故土的眷念,常常在言行中表露出来。

从美国瑶族家房前房后的瓜、菜、豆果满庭院的景象,以及他们喜爱野外狩猎、钓鱼、砍柴等生活情趣,就可以领略到他们对故土生活方式的怀念。

6年访美的一天,我们来到加州里其门市原首届全美瑶人协会主席赵召山先生家中,听他讲述来美创业的艰苦里程。

“一千九百七十五(年),寮共(老挝共Chan党)反心就提惶;吓作瑶人众百姓,半夜流途跑过江;(湄公河)跑到泰朝难民营,联合国家来养粮;一千九百七十六(年),众国国家引难民;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也有来;一千九百七十六(年),头班瑶人到美洲,一有在落泰朝国,(泰国)二又去行美国洲,(指美国)三又行去法朝国,(法国)四去加拿大国家,五又行去瑞士国,六份又行比利时,七份去行丹麦国,分散瑶亲几国游……当初瑶在老挝国,几代翁爷(父辈)无学堂;瑶到美国三十年,今世每人得读书;男子女花(孩)弄研究,几样毕业学都有;大学毕业有几百,医师毕业有几人;教师毕业有几位,大学教授几先生;高学教师有多众,政府工作省上有;……

如今,美国瑶族旅美已30年有余,30年的艰苦奋斗,瑶族人在美国的努力终于有了美好的今天。赵召山《信歌》所表句句事实,不少瑶族人成为社会名流、医生、律师、音乐家;还有私营企业家、工厂厂主。

赵召山本人就是一个“腰缠万贯”的房地产企业家。瑶族人开餐馆、商店、油站;经营酒店、汽车修理厂、房地产的人众多;即使致力农业,也有不错的成绩。加州里齐门一位种草莓大王,每年种草莓一项一季收入就达60~70万美金,还种植其他水果如樱桃、蜜桃等。

在美国西部,瑶族是最好的农场主和种植业主,这一项工作,美国政府非常放心的交给了瑶族人,从而也折射了瑶族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和诚信程度。

美国生活环境较好,大部分瑶族人对在美的生活比较满意,但作为一个亚洲族群,漂泊异国他乡,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唯有努力奋斗,在社会上争取一席之位。

美国瑶族经历了多年拼搏的苦涩与艰辛,终于可以自食其力,基本不再依靠政府的救济,而且还为自己的民族在美国扎根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瑶族现在的生活已远离传统的农耕社会,取而代之是现代化的机械耕作和休闲的假期生活。生活满足、家庭平安,人们不再为一日三餐所担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瑶族人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更为迫切。

瑶族领袖们认识到:要使民族文化得以在美国长期生存,就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为此,全美瑶协会的领导们从三方面入手,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

一是争取加入美国政府机构,如在移民局、民政局、慈善机构工作,政府工作意味着争得政治上的席位。

二是争取政府经济上的支持。各地瑶协组织为发展自己的文化事业,竭力争取美国政府对组织的认可并拨出适当的经费支持。有了钱可购买土地建设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培训瑶民的生存技能,使新来乍到的瑶民尽早立足美国。

三是争取政府在文化上的支持。允许瑶人创办自己的杂志,发行自己民族语言的歌谣光牒。

在美国政府的不反对态度下,瑶族人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各州、市瑶协组织在全美瑶协的领导和组织下,致力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东西文化交融的影响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族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主义,即不管什么地方的移民都必须‘归化’和被同化。二是文化‘熔炉’政策,即是美国如同一座大熔炉,任何族群都会熔化在美利坚民族之中。三是文化多元性,即让各族群保持其自身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认同美利坚民族。”

虽然美国对各族群没有实施强行同化政策,但长期生活在西方文化的包围圈中,瑶族传统的民族文化特征难免有所消失,这是美国瑶族上层人士所担忧的事情。

比如在美瑶族中95%的青壮年不会说汉语,不少在美国出生的儿童连瑶语也不会说,即使父母与其说瑶语能听懂,也只是用英语对话交流,而不懂英语的老人与青少年相处则存在语言沟通的障碍,婚姻习俗虽然仍盛行传统的族内婚,但与美国白人联姻的现象已有出现,瑶女嫁外族(白人、老挝人)的事例已不少,受西方都市文化的影响,有的青年人还崇尚独身主义或同居不婚。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传统的农业耕作知识无用武之地,一些传统的宗教活动和节日庆典仪式过去在农闲时进行,现在也因居住分散,工作时间的不统一等因素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节日及盛大集会上,传统长鼓舞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融有老、泰地方特色的歌舞,年青一代开始学会了西方的劲舞和迪斯科。

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会唱几首传统的“坐堂歌”,壮年人对本民族文化还有印象,喜欢用老、泰民间曲调编成自己的瑶歌,在美国出生的一代则用非常流利地演唱美国歌曲。歌娱文化方面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然而,美国“勉”瑶的民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生存的重要条件。

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后,瑶人中的有识之士便意识到:要在西方国家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使民族团结起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提高自己民族的地位。

美国瑶人从东南亚迁往与自己母国生产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国度,并且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州县,面对不同的文化,民族特征随时都有被割裂的危险。

但在原居地长期形成的共同的民族心理、共同的血缘亲情、共同的民族文化,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间断地联系得到不断修复和整合。

瑶族人在与美国境内、境外亲朋好友的不断互动中,组成了以美国西部海岸为中心的瑶人生存社区,并定期选举产生了自己的社区管理组织,以维护民族内部的关系,管理自己民族的事务。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瑶人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族群社会组织,上至全美瑶人协会,下到各州、县、市的瑶人协会及分会,层层设会。

如全美勉瑶团体联合协会(Iu—MienAmericanNationalCoalition,Inc.)、(西雅图)勉瑶同伴发展协会(Iu—MienCommuni~CompanionDevelopment,Inc.)、(奥克兰)寮瑶文化协会(LaoIu—mienCultureAssoc,Inc.)等等。

这些民间组织社团具备了西方民主议事会的性质。按新协会组织的职能设置管理人员,由有一定英语水平和组织能力,有一定社会地位或在美国政府任职的青壮年人组成。

各瑶协组织不仅有自己的章程,领导体系,还刻有徽章,如全美瑶协的徽章是“紧紧握住的双手”,体现美国瑶人紧密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俄勒冈州瑶协徽章是“太阳照耀下的高山大海,瑶人划着船在海浪中漂流”,寓意瑶人漂流过海的历史。

加利弗尼亚州奥克兰市的寮瑶文化协会的徽章是“盘王勒令”字样的庙堂图案,意味着不忘盘王祖先创业的历史。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美国瑶族非常尊崇盘王祖宗,非常重视自己民族传统文化。

各级瑶协组织领袖都是经由民主选举产生。全美瑶协组织参照美国选举制,四年一次大选,由各州地级瑶协组织代表集中与会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主席。

而各州瑶协组织两年换一届,如俄勒冈州瑶协组织自年成立以来,已选出了五位领导:第一任会长赵龙山(—年),第二任会长赵富明(—年),第三任会长盘三升(—年),第四任会长赵有财(—年),第五任会长李进清(--1年)……

每届任期三至五年不等,大凡社区内的民族事务如传统礼仪、节日、红白喜事等主要通过长辈们主持,社区外的事务如对外交流、接待、与政府沟通,以及通过法律、权利义务程序解决问题的事宜主要由年轻人承担,受过美国文化正规教育及在政府任职的青壮年是社会政治组织的中坚分子。

各州市瑶族协会对社区内部强调:在外交往用英语,在家里或与同族人交谈一律讲瑶话;每逢传统节日集会一律穿着民族服饰,制定了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经济,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

美国瑶人还十分重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推广,各州市的瑶协组织开办瑶文培训班,编印瑶文课本,甚至教堂用的圣经、赞美诗也用瑶文印册。美国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政策,使瑶族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美国政府允许瑶人创办自己的学校并施行双语教学,还规定少年儿童免费入学。年,美国政府分别在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广播电台为瑶人创办了瑶语节目,每周安排15分钟。”

即使如此,瑶协领袖们还认为不足以保障瑶文化的传播,为了使青年一代保持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瑶协组织还创办华文学校,不仅用勉语上课,还授中文课程。

瑶协组织为美国瑶族的整个民族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做出了种种可贵的努力,波特兰瑶协负责人之一的赵有财夫妇是瑶族民间歌手,为了使瑶族歌舞在美国社会广泛传播,他们联络自己民族的歌手们,共同灌制民间歌曲和音乐录相带,深得同胞和各界人士喜爱。

另一瑶协负责人李进清先生为使美国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和帮助瑶人,他不畏艰苦,多次往返东南亚地区,摄录东南亚地区勉瑶的生活和文化习俗,制作历史、文化教学录相带,被列为大学教材课,由此加深了美国人民对瑶族群的了解,扩大了瑶族群在美国的影响;瑶协组织每年还为努力学习的大中学生举办毕业典礼和颁奖活动,由此提高了学子们的上进心,新一代年青人对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有了高的要求。

波特兰市的赵龙清已取得教育硕士学位,现在边从教边读书,攻读博土学位。在加州大学还有20—30名瑶人学子在那里就读,在俄勒冈州,每75个瑶人中就有一名大学生。

综上所述,从语言、文字、婚姻、服饰、仪式、信仰等方面看,美国瑶族族群仍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在西方文化的大氛围中,瑶族的文化将受到更深的影响和交融,瑶族文化面临着在西方社会的自我定位,以及与美利坚其他族群文化的相互调适和调适中文化的再生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问题。

但美国瑶族强烈保护自己民族文化的愿望,使他们的组织与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要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西方社会站稳脚根,美国瑶协组织除继续进行各种保护文化的工作外,还必须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瑶族群体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勉瑶民族在西方社会的地位,使瑶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美国瑶族的盘王节情结

从年广西贺县(今贺州市八步区)举办第一届的“粤湘桂南岭瑶族盘王节”到6年在广东连州市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南岭瑶族盘王节”、以及年11月在连山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瑶族盘王节”,我们几乎都能看到美国瑶族同胞的身影,他们有每一届担任全美瑶协主席的赵召山、赵贵财、赵富明、赵有财、李进清、邓金田先生及所率领的美国瑶族代表团,他们纷纷越渡重洋,来到中国大陆瑶族地区,参加两年一届的中国瑶族“盘王节”。

在美国,瑶族人分散在各个州县,为生存而日夜奔忙;但是,他们为了赶上每一届的中国瑶族盘王节,总是设法调休、设法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农场和家务,不远万里,从遥远的美来到中国祭拜祖先盘王,亲身感受自己民族的生活盛事,感受盘王节的隆重气氛。

现任全美瑶协主席赵富明先生说:“我们现在虽身在异疆,但我们体内流动的是盘王的血,我们同讲的话是盘王流传下来的话,我们的“家”在这里,我们的根在中国”。

这是多么贴心的话语!这是一种亘古不变的乡恋和族群认同,一种魂牵梦绕的情愫和思念情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这一切最好的写照。

全美瑶人协会不仅在美国瑶族社区大力推广瑶族文化,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民族文化的措施。还特别强调在瑶族社区集中组织民族传统活动如过“盘王节”、“挂灯”等,强调瑶族内部一律讲瑶语、唱瑶歌、穿瑶衣、跳瑶舞。

各州的瑶人协会于每年春节期间召集一次群众大会,让瑶族群众了解协会一年中所解决的事宜,有的协会还在春节时全体成员共进团圆餐,增进民族情感。

协会活动经费主要由瑶民捐赠,也有与瑶民友好往来的当地商店、饭店以及油站老板赞助;协会还争取政府每年给予一点经费支持。

经过多年的努力,俄勒冈州瑶协已筹集了一笔资金买下一幢别墅作为协会的活动场所;协会不仅帮助有需要的瑶族人参加技术课程培训,组织老年人联谊活动,还组织歌舞活动、选美活动,编印瑶文、英文杂志和双语教学课本,甚至教堂用的圣经、赞美诗也用瑶文印刷。

每年中国瑶族组织盘王节活动,全美瑶人协会都组成代表团来华参与。

在加利弗尼亚州奥克兰市的寮瑶协会,不仅在瑶族聚居中心建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中心、盘王殿,还在殿堂上供奉佛教、道教神袛;瑶族协会负责人赵贵财先生还积极带头弘扬民族文化,在没有场地的情况下,先是在自己的家中设下“盘王神位佛堂”以方便社区亲朋好友参拜,而后当地瑶协向政府申请了一些资金,买下一块近平方米的土地,于21世纪初建成瑶族文化中心和瑶协活动场所。

并在中心内设置一座神社佛堂,内摆有盘王神像、道教神像和观音佛像等,从年起,由瑶协组织牵头,全美瑶人都集中在这里庆祝瑶人盛大的节日“盘王节”,每年举行一次。

每年8~9月是美国大多数人放假或休假日期,所以他们的盘王节多选择假期间进行;庆祝盘王节那天,来自各州的瑶族人士,穿上最漂亮的民族盛装,驱车几百公里,有的一早就从家里出门,带着家人,从各地赶往奥克兰参加盛大的祭祖仪式—盘王节。

美国瑶族的“盘王节”,保持了与中国瑶族盘王节相同的仪式和内容,有祭祖、请神、娱神、歌舞等,还有瑶族师公主持祭祖仪式,所用的瑶族经和道具都是从老挝带来,有锣、鼓、锵等;还有太上老君、原始天君、张天师等道教神及十八神像。

加州李文周先生为了能把瑶族祭祖仪式在美国保存下去,自己动手绘制各种道教尊神和十八神像,并珍藏着一幅长达10米的完整无缺的,从老挝带来的《过山榜》。在美的各姓氏瑶人都要派出代表参加一年一度祭祀盘王的活动。

虽然受西方宗教的影响,不少人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但大部分的瑶人仍虔诚的信奉盘瓠王,瑶人内部仍盛行挂灯——成丁仪式。“奥克兰一位盘姓师公告知我们,十多年来,他为多位瑶族男青年举行过挂灯仪式。”

此外,在其他婚姻、红白喜事的场合,瑶人仍沿用传统的仪式,穿着民族特有的服饰。

年,奥克兰市的寮瑶协会又在中心场地设立新的“盘王祭坛”,以方便每年在此举行盘王节仪式。

寮瑶协会瑶族首领,原全美瑶人协会主席赵贵财先生,为办好每一届美国瑶族的盘王节,专程来到中国桂林瑶族地区,定做盘王节祭祀用的盘王神像,十八神像,和跳长鼓舞用的长鼓,从年起,全美瑶族就聚集在加州奥克兰市举行仪式,庆祝每年一度的瑶族盘王节,一直坚持到今天。

年9月,当中国瑶族盘王节在广东连山举办之前,美国瑶族已在加州的奥克兰举行了隆重的盘王节,并进行隆重的盘王新像开光仪式。

年11月,在连山举办的中国第十届瑶族盘王节上,我们又看到了来自美国的老朋友,还有来自法国、越南、老挝、泰国的瑶族同胞。

从分开“十二节牛角”的传说,到年后重聚一完整的牛角,再到今天的世界各地瑶胞到连山欢庆瑶族盘王节的情形。瑶族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不断的漂泊,却对传说中或历史上的远祖居地有着宗教式的思恋,而这种思恋经无数代而不减,是一种永恒的情结。

参考文献:

[1]周大鸣:《现代都市人类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唐金汉《赴美考察瑶族情况的报告》[M].《瑶学研究》第二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3]赵砚球《生活在美国的瑶人》[M].《瑶学研究》第三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4]乔建:《漂泊中的永恒》[M].济南:山东书报出版社,。

瑶族文化∣瑶族的精神家园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jj/12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