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竟然有这么多的糗事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作者:田柏强

身份证是人们一张“唯一独特”的“名片”,但是就是这么重要的“证件”,却有很多瑕疵,不但有明显的“硬伤”,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其中存在5个明显的错误和5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网民说:这样的身份证拿出去太丢人了,真不好意思拿出手!

一、5处明显的错误

1.公民、居民不分

公民和居民是两个不同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有不同解释的,公民是具有或取得某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居民是固定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也就是说,居民是可以不分国籍的,外国人如果经常住在中国,虽然没有取得中国国籍,也可以看作中国的居民,但是不享有中国公民的权利,也不需要中国政府机关颁发“身份证”。

从逻辑上来说,居民是大概念,公民是小概念,居民可以包含公民,但公民却不能包含居民,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如获得在中国居留权后,也可称之为中国的居民。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一些人要千方百计地到美国生小孩,因为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才可以取得美国的国籍成为美国的“公民”。不少中国人虽然住在美国,已经成为美国的居民,但是并不是美国的“公民”。同样,只有具备有中国国籍的居民,才能称之为中国的“公民”。身份证是只发给具有中国国籍的居民的,而不是发给所有在中国居住的居民的。所以,中国的“居民身份证”,准确名称应是“公民身份证”。

但在二代身份证上,“公民”和“居民”的含义却被混淆并且同时使用,其正面印有“公民身份号码”字样;其反面却又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字样,使人们搞不清这个证件,到底应该叫“公民身份证”还是叫“居民身份证”。

2.公民“身份”编号

著名小品演员小沈阳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都是有‘身份’的人。”这里故意省略了一个“证”字,因此成为一句大笑话,因为人人都有身份证,不等于人人都有“身份”,有“身份”的人,一般是特指有“地位”的人。而且一般人的“身份”不能编号。假如有人问你,你是几号“身份”,或者是你是“几号”公民?你肯定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无独有偶,在身份证上,就印有“公民身份号码”6个字,这里肯定是指身份证的号码,“无意”丢了一个“证”字,但是少了一个关键的“证”字,语意上来说就截然不同了。

人人虽然都有“身份”,但只有一些特殊“身份”的人才会“编号”,如“犯人”等特殊群体的人,所以对犯人,有人也称之为“号子”。把“身份”编号了,有人就会产生疑问,难道“公民”也可以像“犯人”一样对待吗?或者是,普通公民也成为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吗?

在一代证中,是没有“公民身份号码”这6个字的,在“号码”前,只有“编号”两个字,当然,这两个字也可省略,因在身份证上面,已印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应为公民,前面已经写过)身份证”的字样,上边印的号码,不言而喻自然是身份证的号码,再注明“公民身份号码”等字,明显是画蛇添足。就像许多银行卡一样,并没有在号码前特地注明××卡号码,还有如人民币,上边也有号码,但并没有在号码前再注明“人民币号码”等字眼。身份证上再印有“公民身份号码”6个字,这无疑是个“废话”。

3.身份证设“有效期”

身份证遗失后,不少人在补办前,都习惯在报纸上登广告声明作废,后来发现身份证不能“声明作废”,因为新办的证和老证还是一个号码,有的人由于变化不大,新旧证上的照片也差不多。如果声明作废,这个号码就不能再用了,新证也“作废”了。既然身份证不能作废,反过来说,身份证也就不存在“有效期”了。但是,现在的身份证上,都明确注明“有效期限”。

身份证是“人证”,只要人活着,人有效身份证就有效。身份证上设有效期,主要是因为身份证上照片的原因,年轻人由于面相变化大,所以办的身份证有效期一般只有10--20年,年龄大的相对稳定了,有效期就是长期了,等于无限期了。

身份证设有效期,其中不足之处很多,我国公民的人像差别小,特别是双包胎及兄弟、姐妹之间,相似度就很高,加上现代医学整容发达,也会使人像产生误差,而随着人的年龄增加,人的形象改变也会很大,有的是真身份证,由于人像变化大,反而引起人们的质疑,实行以来带来了许多弊端,增添了许多麻烦。

一是到了有效期,就要更换身份证,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许多工作量,劳民伤财。

二是以照片辩别身份证不可靠,因相同的姓名,相像的个人生活中很多,特别是双胞胎以及兄弟姐妹之间,仅从人像是很难辩别,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面相整形也很普遍。生活中常常出现人和照片差距太大而被怀疑,甚至出现整容后不能上飞机的情况。一些旅游景点实行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年龄不到怎么办?于是出现了妹妹拿姐姐、弟弟拿哥哥身份证冒充的现象。

三是潜在的麻烦,如一些年轻人,用当时的身份证办理的保险,定期存款、买卖户屋、办理驾照等等,在保险等业务到期后,原身份证已“失效”,重新办的身份证,由于“人像”与当时的身份证上的“人像”已不一致了,如果仍然以照片来识别,在理论上来说,就不能认定为同一人了。

解决身份证有效期的根本是要增加指纹识别,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就连双包胎之间,他们的指纹也不一样。民国时期办理的身份证,为了防止人像辨识的误差,也采取了人像加指纹的识别方法。当时由于科技落后,人的指纹仅凭手指印。现代科技,对人的指纹识别已大大改进,指纹识别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最常见的是指纹锁、上下班的指纹打卡机等等。笔者在多年前也曾经建议过,身份证上要增加指纹识别,在新办的身份证中,已经增加设指纹识别了。

身份证不能设“有效期”,因为发证机关不会失效,其中的内容也不会“失效”,如人不能“失效”,身份证号码不能改变,出生时间和住址不存在失效,照片只有时效,没有“失效”等等。身份证上的“有效期”到底指的是哪一个方面的“有效期”呢?如果说照片“失效”了,照片本来防伪的效果就差,现在实行指纹识别后,照片只作为参考,也不存在“失效”了。类似身份证的如工作证,也是没有有效期的,青工进厂后发一个工作证,一直干到退休,一直用到老,谁也没有提出什么疑问。还有一些青年演员,到老年后,仍能从年轻照片上辩认出来。网上传的一张马云的娃娃照片,也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所以即使用“娃娃照”办个身份证,也没有关系。没有必要因为照片的变化设立身份证的“有效期”。户口簿上也有没有有效期,这些都不应该影响证件的有效性,只有人去世了,身份证才会“失效”。

一代身份证虽然也设有有效期,但是设在正面上,只要复印一面即可,而二代身份证把“有效期限”设在反面上,这就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就是使用时必须要复印正反两面了,显然增加了麻烦程度。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身份证,是可以设立有效期限的,如“临时身份证”,一般有效期为3个月。这主要针对一些遗失身份证的人又急需要身份证办事的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顺便说一下,这种身份证现在叫“临时居民身份证”。但是,居民是有“临时居民”和“永久居民”之分的,香港人的身份证就叫“永久居民身份证”。所以,这里使人们容易误解成对“临时居民”也要办身份证。因此,对临时补办的身份证,不宜在“居民”前面加了“临时”两个字,要加也只能加在“居民”后面,叫“居民临时身份证”。其实,最好去掉“居民”二字,改为“临时身份证”就行了。

顺便说一下,身份证没有发证日期也是不对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出生日期;任何一个产品,也都会有出厂日期,任何一个证件,连人民币上,均要注明发证(发行)日期,它表明了该证(币)是何时开始使用的。但是在老百姓看来最重要证件--身份证上,却没有发证日期。注明发证日期,不仅使证件更加规范,从防伪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假证就很难准确地伪造出准确的发证日期。另外,对遗失身份证的人,补办时要查找何时发的也很方便,不需要再查找发证日期了。

目前,武汉的火车站,北京的机场也都采取了脸面识别身份证系统,使身份证识别更加可靠、方便。随着指纹识别、脸面识别等现代科技的普及,身份证取消有效期也是大势所趋。

4.姓名没有汉语拼音

中国人都有一个汉字的名字(少数民族人名字转写参照国际惯例),随着人们的交往,还必须要有一个对外转写的名字和规范读音的名字,这就是人们的第二个名字——汉语拼音名字,也称之为转写名字或者读音名字。在类似证件护照上,一直是加注汉语拼音的,如果在护照上,姓名没有加注汉语拼音,人们会很快指出其是错误的,身份证与护照的性质是相同的,姓名不加汉语拼音,严格来说,这也是一种“错误”。

为什么名字要加注汉语拼音?一是汉语拼音是中国人对外转写的名字。汉语拼音是联合国规定的中国人名、地名的转写标准,全世界都执行这个标准,汉字的人名是中国人的国内姓名,在国际上必须还要有一个姓名。汉语拼音的中文名字,才是中国人名的“世界语”,是中国人在全世界都能通用的姓名,这是中国人名国际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二是汉语拼音姓名是读音的标准。由于汉字多音字、难认字较多,对姓氏的多音字,词典上一般有一个规范的读音,但对名字的多音字,却没有规范的读音。一般熟悉的人知道读音,不熟悉的人遇到多音字、不常用的字,就很容易读错。特别是在一些严肃的场合,如法院宣判一个案件,若原告、被告、证人的名字是多音字,就很可能会读错造成不好的影响。

第三,一些领导经常出席对外的会议,需要放席卡,如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其中“强”字就是一个多音字,有三种读音、拼音字母也不相同,应该读哪一种、用哪一种拼音,就没有标准。席卡上姓名必须要加注汉语拼音时,应加注哪一种拼音字母就成问题了。这些都只有在身份证上加注汉语拼音,使这个“读音”具有法律效力,并且成为姓名唯一的标准读音才能解决。

第四是有利于汉语拼音的推广普及。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实行汉语拼音方案以来,方案要求我国出版的的书籍报刊名称;城市道路的路牌、路名;商标名称等都要求加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已成为汉字读音的根据,为学习汉语、规范读音以及人名、地名的国际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验证码“X”是“错别字”

号码,一般都是指阿拉伯数字,但是在二代身份证却有一个“创新”,就是首次在身份证号码中加入了一个罗马字母“X”,这也引起了带“X”号码的公民不快和不便。

首先说不快,中国有句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和人家不一样,心中总会产生不快,为什么人家不带“X”,偏偏是我带“X”。而且公安部门对此,只是说电脑派号,摊到谁就是谁的。这些人带“X”的人,虽然耿耿于怀,又无处说理,只好自认是身份证中的“少数民族”了。

二来说不便,因二代证号码中带“X”的人是极少数,大约不到1%,有的地方甚至未见过,因此,出现带“X”的身份证,有人就怀疑是“假证”,给生活代来许多不便。

第三就是不规范,许多地方身份证已上网,而用两种文字来表述身份证的号码,也会给电脑统计等带来许多麻烦,增加许多工作量。公安部门要求公民起名要规范,用简化字、常用字,更不准在在汉字姓名中夹带阿拉伯数及其他另类文字来起名,但是身份证号码却用两种文字来表述,岂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二代身份证号码中带“X”,首先人们会联想到,是否身份证号码不够用,才不得已添加罗马字母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号码资源十分充裕,根本不会因人太多而产生重号现象。因此人们十分纳闷,为何用18位数字来表达一个身份号码还不够,还要再加上一个“X”,这会使人联想,中国人的数学水平怎么那么差?!

人们会说,在车牌号中也有字母出现,但是,身份证号码不同于车牌号码,在车牌号码中,明确规定可以有“汉字、拉丁字母和数字”三种文字,一般开头的汉字为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第二个字母代表地市,数字中也可以使用字母。但是在《身份证管理办法中》,并没有规定,对号码可以用罗马数字来表示,为什么突然冒出来一个“X”。目前,官方对此的解释为,“X”是阿拉伯数字10,为了避免出现“两位数”,只好用罗马数字“X”(同阿拉伯数字10)来代替。但是从数学规律来说,十进位制只要10数字就行了,效验码从0到9已经是10个数字了,为什么还要加一个10,成为11个数字?其他号码的数字也能搞11个数字吗,今后其他号码的位数是否也会出现“X”?

我国实行简化字后,对过去的繁体字就看作“错别字”了,同样,在身份证的一组号码中,出现了其他另类文字,也可以视为“错字”。如果没有明文规定,又没有合理的解释,人们只好把“X”看成“错别字”了。

二、5点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对身份证的管理方式、信息含量、编号方法等方面,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的地方,特提出以下5点建议。

1.身份证应归民政部门管理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极少数有户籍管理的国家,年开始实施户籍制度,农村户籍开始曾经由民政部门管理,年划入公安部门,而城市户籍一直归公安部门管理,(有的地方一开始只是军管,只有公安部门,没有民政部门)。身份证作为户籍的延申,也自然归公安部门管理。从我国的现行体制来看,人口与户籍的管理,可归民政、公安、计生委和社保等等部门,如侧重于治安,应由公安部门管,如侧重于计生,也可由人口与计生委管,如侧重民民生,应该由民政部门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只是一个阶段的特殊政策,人社部门主要管人力资源,所以,人社、人口与计生委等部门也不宜管户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解放后,由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对居民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并由专政部门──公安部门来管,最主要的信息就是人的家庭出身和本人成分,它的重要作用,不仅是为了社会治安,而且严格控制城市人口,控制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及控制小城市人口转为大城市人口。同时,严格控制人口的流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户籍政策的改革,控制户口农转非的作用已逐渐淡化,对人口的正常流动也完全放开了,公安部门的重点工作也从无产阶级专政转为为民服务上,所以,公安部门也没有必要再继续管理户籍了。

从服务的角度来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家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无产阶级专政,转为“以人为本”,政府部门的职能重点也从“管理”转为“服务”。现在如仍由公安部门管理户籍,办理户口的人也叫户籍警察,很多人就难以接受。有些人会认为,我未犯罪,为何要和公安部门的警察打交道?特别是多年来,公安部门以“查户口”的方式抓逃犯嫌疑犯,使老百姓感到,即使公安部门在实行正常的查验户口,人们到公安部门办理正常的户籍手续,也会使老百姓没有国家主人的感觉,反而存在老鼠见猫畏惧感,感觉不到被“服务”,而误以为是在被审查、被监督。

从民生的角度来看,人们的生老病死等基本信息,现均由民政部门管理,如居民婚姻、死亡殡葬等已由民政部门管理,人们有的经济状况也由民政部门管理,如对贫困人口,对救助对象五保户等等,城市流浪人口也都由民政部门管理,因此,居民的户籍也由民政部门来统一管理更加合理,也名正言顺。

即使从社会治安角度来看,公安部门管或者不管户口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身份证管理如归民政部门,笔者认为,反而会更有利于社会治安。因整个社会,坏人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居民是好的,可以说一辈子都不需要和公安部门打交道。对人们的基本状况,可在民政网上公布,公安、人口计生委、人社以及统计部门随时均可查阅,这些部门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人口管理网络。对极少数犯罪人员,公安部门可另立档案。另外对于人们出国出境管理不变,仍需经公安部门登记审批。世界上许多国家,并没有实行户籍制,或者公安部门不管居民的户籍状况,并没有影响社会的治安。

2.地区码应采用邮政编码

目前,公民身份证上的地区码(即最前6位码,省市县各两位)与邮政编码不一致,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有必要将身份证上的地区码与邮政编码相一致,用邮政编码替代身份证上的地区码。

我国由于实行身份证的时间与邮政编码不一致,加上邮政与公安属两个部门,所以对同一地区(或相近地区)却出现了身份证地区码与邮政编码两个不同代码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邮政编码在通信方面已越来越深入人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身份证上的地区码,很多人还不太熟悉,更不知道它的作用,导致身份证上的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从可行上来说,身份证上地区码为6位数,邮政编码也是6位数,在数位上不需变动。而这两个6位数均指的是同一地区或相近地区,从所指代的内容上,也没有什么变动。因此,用邮政编码替代身份证上的地区码,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其有利方面很多。

近年来,由于网络通信的发展,虽然使人们没有重视邮政编码的作用,但是邮政编码是数字化城市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今后不但每个地区要强化邮政编码的作用,甚至道路都可能用数码来代替。可以说,邮政编码的巨大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3.出生千年数可省略

我国第一代身份证,在编号时,对公民的出生年份代码,只取后两位数,即个位十位数,没有百位数和千位数,身份证号码为15位,目前这种编号的身份证已经淘汰,全部换成了二代证,年份代码由两位数改为4位数,新颁发的身份证均采用4位数年份代码,并加上一个校验码,全部号码为18位数。

年份代码用二位数明显偏少,因人能活百年,是一个生活常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百岁老人会越来越多,2位数肯定不行。年出生和年出生的人,年份代码是一样的了,同一地区岁的老人和1岁的小孩,身份证就可能出现同号,也就是人们经常时的身份证重号现象。特别是在世纪之交之时,这个矛盾突然显现,因此二代身份证改为4位数年份代码。

改为4位数年份代码,好处是不产生重号了,但不足之处是浪费一个号码资源。两位数明显不够,但4位数又多余了,矫枉过正了。其实,年份代码只用3位数就足够了,人活百年不希奇,但人活千年是不可能的,用3位数的年份代码,也绝不可能出现重号现象。如身份证年份代码只采用3位数后,省略了千年代码,对与的年份代码,人们还是能分清1年和2年的差别的。而且身份证上对出生年月日已经有明确的文字标注,代码只是作为参考,其主要作用是不要产生重号。

新世纪来临,人类进入了千年之交,在今后1年内出生的人,年份代码千位数都是同一个号码,如果所有身份证中完全相同的号码,可以说就是没有用的号码,是一个“废号”,是完全可以省略的。如果省略,就可以使身份证上减少一位数字,现在18位的身份证号码,只需要17位就可以了。看得见的好处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号码可以少抄一个数字了,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好处。

17位数身份证号码为:前6位数为邮政编码,中间7位是年龄代码,第14~16位是顺序码,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第17位是校验码,为0-9这10个数字。

4.代替老年证

目前,各省市基本上都成立了老年工作机构或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照顾老年人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给70岁以上的老年人颁发老年证,凭老年证可享受如免费乘座公交、免费进入公园和公厕等许多优惠政策。建议取消老年证,用身份证来代替老年证。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一律以身份证上的年龄为准。

一是身份证上的年龄最具有权威性。由于对老年证发放管理较松,有些地方,颁发老年证也出现了一些虚报年龄的现象,取消老年证后,可有效防止老年证上的弄虚作假现象。

二是一些地方要求老年证与身份证同时使用才有效。由于对老年证的不信任,有的地方对老年人实行优惠时,必须要求老年人拿出“两证”,这样势必增加了老年人的麻烦。况且,一些地方办理老年证也要经过许多手续,有的还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也增加了老年人的负担。

三是老年证有地区限制,因为老年证是地方颁发的,许多地方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只对老年证有效,对外地的老年证无效。如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徽一些旅游景点就对外地老年证不优惠,使这些来旅游的老年人很有意见。而身份证是全国统一的,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效。如用身份证替代老年证,就可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四是一些地方已实施了凭身份证对老年人优惠的政策。在四川省成都市,一些公园、公厕均已实施对老年人优惠式免费开放。如成都市的著名公园,杜甫草堂和武侯祠,只要70岁以上老人都可以免费进入。对老年人不需要带老年证,只要求出示身份证即可,极大地方便了老人。

5.身份证费用应由政府埋单

目前,二代身份证的换证工作正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二代身份证的工本费、照相费、邮递费均由个人支付。拿安徽省来说,工本费为20元,其他照相费为10元、邮递费10元。并规定,本人提供照片和不需要邮递者可免交照相费和邮递费。笔者认为,公民身份证是为了国家对公民管理上的需要而颁发的,它不属于商品,身份证的工本费等费用,不应由个人支付。

身份证费用应由政府埋单,首先是由身份证的性质决定的。身份证是公民为配合政府管理而颁发的证件,想办不想办、升级不升级不是由本人意愿能决定的,都要服从政府的安排,这既不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也不属经营服务性收费范畴,如要收费,很多居民是不愿办的。

类似的证件如医保卡、失业救济卡等等,在广泛一点就是各单位、学校颁发的工作证和学生证等证件,都是免费的。对于一些有公益性的个人事务,我国许多情况下均由政府埋单,如计生用品、非典的防治、肺结核防治、一些重要的疫苗注射等等,有的地区对公民婚检也由政府埋单。

二是从理论上来说,公民身份证不属于商品,它不具备商品的特性。如对它收取“工本费”,它就具备了商品的某些特性。并且,许多公民认为,身份证的“工本费”根本不值20元。这样一来公安部门又难免有利用身份证制作来赚公民钱的嫌疑。

三是如身份证要收取工本费,容易使政府执行部门进行搭车收费、攀比收费。虽然安徽省公安厅规定,照相和邮递费由个人自愿选择,但基层一些派出所仍强制居民要交,并多次为收费产生矛盾。类似的如公安破案,要求破案的单位必须支付一定数量的破案费、办案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地方民政部门对门牌制作也收取“工本费”,如安徽某县,曾对居民制作门牌号码强制收取“工本费”。

政府服务是本职工作,是不能收取任何“工本费”的,因很多服务都会有“成本”,如果身份证可以收工本费,那么其他服务能否也能收“工本费”?如拨打“”,警车出动,能不能收汽油费?片警治安能不能收治安费,政府部门发放一些调查问卷表格等,也有“工本”,是否也要收费?

身份证不但是每一个人的“名片”,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从中可以看出来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在设计中,任何一点点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公民和居民的含义不一样,这是常识,但是在身份证上不作区分,就会使人们对这个证件产生不严谨、不规范的印象。人们会提出疑问,难道身份证的设计者对这个起码的常识都分不清?

再如年份代码,用脚趾头算,也会知道两位数不够用,所以一代证用了没有几年,匆匆忙忙就改为4位数了,真是朝令夕改!而且年份代码4位数还存在号码资源浪费等问题。

民国时期的身份证都用上了指纹防伪,公安部门用指纹破案也司空见惯。就是不会设计的人,照葫芦画瓢也会想到采用指纹识别。一代证居然没有指纹防伪,在办理二代证的中间才想起来要加指纹防伪,临时来采集,现在身份证上有的有指纹,有的还没有指纹,造成了“夹生饭”。如果在一代证中都考虑都这些问题,就可以一步到位,不要再搞什么二代证了。现在是二代证也是“残缺不全”,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是不是还要搞“三代证、四代证”啊?

还有,在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时,对公民姓名也没有规定,不少公民对自己姓名的更名和新出生子女的命名也随着时代潮流,五花八门,在身份证上,就曾经出现过一些别出新裁、标新立异的姓名,如英文字母、网络语言,以及一些冷僻字等等,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而且对此事的处理无法可依。后来才亡羊补牢出台了一些赶紧规范措施,纠正了这些现象,使身份证上的姓名管理有章可循。这些问题,都应该未雨绸缪,事先设计好,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后再改正,损失已经不可挽回了,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

政府部门出台政策,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反复考虑周到,不要等到出台后才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再来修修补补,不能再当“马大哈”了。

原创文章,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ly/39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