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oJLee美国往事

我看到了一座新城的崛起,一座动人心弦的城市。

它所体现的创造,勇气和乐观都无与伦比。

我的声音是一个行者的声音,一个世界与人生的行者声音。

——LeCorbusier

“打破常规者,人恒敬之”,-年我从新加坡到了美国伊利诺斯州,从芝加哥IIT土木桥梁结构专业转到俄亥俄州OSU建筑系,并在OSU美术系研究了半年各种绘画画风、雕塑和陶艺。年轻的心总是不安分的,浪呀浪,漂呀漂,最后才在舅舅的劝导下开始了我的建筑之路。年WexnerCenteroftheArts,ColumbusOhio,在那个幼稚的年代我让PeterEisenman戏耍一番后,得到一个结论——建筑教育根本就只有一个名字LeCorbusier!

LeCorbusier与年轻的JoseOubrerie

与恩师JoseOubrerie

被建筑系主任JoseOubrerie授予建筑奖学金

OSUArchitecture有一堂解构空间建筑设计课程,从PeterEisenman和DanielLibeskind的概念提炼得出,并由一帮犹太大师的弟子们教授新生此课。年少无知的我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概念想象成游乐场里的云霄飞车。“Kid,itshouldbeMobiusstripe…thatcanbemoreinteresting…”路过的JoseOubrerie(当时的建筑系主任)喊道。不管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美丽的巧合,这位柯布的弟子在此后的五年里成为了我的教授,也是我一生的良师和益友。年的夏天,我们讨论着VillaSavoye的建筑五点深研,VillaShodhan的无尽奥妙。那个夏天我们做了无数个柯布建筑的实体模型,在对场景的模拟中就像我们在实地勘察一样。从他那里我听说了无数个鲜为人知的柯布故事。年-年疯狂的参加欧洲国际建筑竞赛对我曾是一种钢铁式的历练,年-年我跟随着他的脚步到处相地拜访业主,勘察建筑,Jose和我的关系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师徒关系。

我在与Jose学习的过程中见过无数位今天所谓的大师和评论家,其中一位评论家也成为我另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师——JeffKipnis(ElCroquis,GA,Academy等书籍杂志的建筑评论家)。用他的话来说美国不大的建筑学术圈子就那么回事,机会只留给有想法,敢于执行的人……Jeff拥有物理学家、艺术评论家、建筑评论家等多重身份,总之是一位理论界的狂人。

ParenthesisHouse:早期参与设计作品

Zhouse:早期参与设计作品

三星总部大楼:美国工作期间参与设计作品

年父亲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我在研究所的学费由学校赞助,在Jose的帮助下,我成为OSUArchitectureTA,JoseOubrerieRA,和StephenTurkRA。那时候我几乎不睡觉的工作和学习,年轻真好!

早晨与Jose讨论柯布遗作教堂里的光与影,下午在大学生堆里厮混,一起说说画画做设计理论课程,夜晚听Jeff在课堂上聊的都是Derrida、Foucault和Deleuze。每日如此这般度过了两年。年NBBJColumbus的总监找到我,我开始接触真正的市场项目,也开始拒绝大师们邀请的薪资低廉的工作,经济情况才有了真正的改善。nomoneynotalk,lifeisfullofsurprises,年少无知总会让人付出成长的代价。

大学求学阶段

今天菲尔米尼教堂,就像当代神话一样,丑陋的东西经过我们的帮助脱变成为符号,外形影响了我们的文脉和环境,内在蔓延着人类的思考和情感拨动。

——JoseOubrerie

柯布西耶遗作菲尔米尼教堂

年我行走在加州各大名师之间,在各种大型事务所里翻滚,学习、偷师,经历了你们所能想象的一切。朋友们,今天的你是否有我当年的那股劲?回忆总是宝贵的,任何人的成长都只有一次,谁都无法回到过去。在那之后我回了新加坡,去过了香港,最终到了上海。一直以来我都相信只要追随内心的真实,就可以创造生活里的奇迹。年,机缘巧合下我来到成都,并且慢慢喜欢上这座悠然自得的城市。我依然有序的过着癫狂的生活,如果你我都认为创作是种感觉,那有限的生命就要尽情的发挥!Bebold,daringrebel,andbelieveinyoursel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wh/27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