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慈禧太后想废黜光绪皇帝,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储君。为了争取列强的支持,慈禧特意邀请各国公使夫人来宫中饮宴,谈笑风生相聚甚欢,席间趁机谈起此事,让她们回去给老公吹耳旁风,临别时还馈送了许多珠宝礼物。
溥儁
但各国公使并不买账,非但没有一人表态支持,还多有反对之言。因为端王载漪是个极为保守的人物,特别仇视洋务和洋人,各国公使都不喜欢他。
不久康有为逃到英国,英国人将其庇护起来。慈禧让两广总督李鸿章悬赏十万金取他的人头,但英兵保卫森严,试了多次都无法下手。
李鸿章将情况报告太后,当时慈禧正在吃饭,闻报大怒道:“此仇必报!”抓起一个玉壶往地上狠狠一摔,咣啷一声摔得粉碎,怒气冲冲地说:“就像这个壶一样!”听说梁启超逃到了日本,派刘学询和庆宽前去刺杀,也失败而返。从此对洋人恨之入骨。
慈禧
在儿子被立为储君后,载漪身价倍增,顿时成为朝中的焦点人物,不少王公大臣争相来附,已经有满大臣送上玉如意来了,更不用说各级官员的贺礼。
载漪心情大悦,一度想改善与西方的关系,派人给各国公使送去请帖,命仆人在家里备好茶点,以备各国公使来贺。结果等了三天三夜,竟无一个洋人前来祝贺,让载漪丢尽脸面,自此痛恨西方各国极甚,日夜谋划着怎么报仇。
载漪
但洋人厉害,难以下手。后来勃发奇想,四处打探何方有剑仙侠客,可募来杀尽洋人。有人告诉他:“你想杀洋人,不必去求什么剑仙侠客,只需求义和团就行了。”
载漪闻言大喜。那时义和团以灭洋为口号,在山东烧教堂,杀教民,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他早有耳闻,听说拳民还有请神附体、刀枪不入的神功,更是欣喜不已,只未知其实。
毓贤卸任到京后,到处向王公大臣们宣扬义和团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载漪、刚毅、徐桐、载勋等人听闻如获至宝,将其请至官邸,详细询问义和团的神迹。毓贤夸夸其谈,大肆宣扬拳民神术,不畏洋枪大炮,忠勇可靠,正是天赐神力,助我大清灭洋。
为证自己所言不虚,他当众生吞了两条活鱼,说义和团的法术比这个厉害多了,让跟来的拳师现场表演吞符念咒、刀枪不入等神功。端、刚等人看得瞪目结舌,信以为真。
载漪倚仗权势,希望国家生变,可以排挤光绪,让儿子速登皇位。他知道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不用兵力威慑洋人,是难以如愿的。见义和团如此厉害,极口嘉叹道:“洋兵打仗全靠火器,神拳能够克制他们,这真是天助我也,必须把他们收起来好好利用。”
毓贤在京城里听说士大夫大多斥责拳匪生事作乱,祸害黎民,心中大为不忿,见只有载漪、刚毅等人与自己意见相合,遂将其倚为盟主,以攻击反对者,他得意洋洋地说:“义和团有两个魁首,一个是鉴帅(李秉衡),另一个就是我。”
在载漪、刚毅等人的支持庇佑下,毓贤胆气更壮,动不动就说:“朝廷跟洋人交涉,太过软弱,没有主张。”痛骂朝中大臣畏洋媚外,缺乏骨气。端、刚大喜,将其引为知己。毓贤经常到端王府邸密议如何利用义和团的事。
载漪对他说:“我若得总理衙门差使,与洋人交涉,必无困难之事。”毓贤说:“我如果能够东山再起,一定把义和团好好组织起来,将洋人全部杀尽。”此言正合载漪心意,他随即向太后禀报此事。
慈禧对洋人干涉废立、庇护康梁极为恼火,闻言大为欣悦,在京城公开接见毓贤。毓贤面见慈禧时,大谈义和团对朝廷的忠心,并吹嘘他们都有“刀枪不入”的神功,无惧洋枪洋炮,若能善加利用,必能将洋人赶出大清。慈禧大喜,盛赞毓贤在山东任内的治绩,亲赐“福”字以示嘉奖。
载漪、刚毅、徐桐等人趁机夸赞义和团神通广大,忠勇爱国,鼓动慈禧利用其对付洋人。朝中很多王公亲贵都附和他们的观点。
慈禧虽未明确表态,心中也隐隐有这个意思,随即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耐人寻味的上谕:“近来各省盗风日炽,教案迭出,言者多指为会匪,请严拿惩办。因念会亦有别,彼不逞之徒,结党联盟,恃众滋事,固然属法所难宥。若安分良民,或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或联村众以互保护闾里,是乃守望相助之义。
“地方官遇案不加分别,误听谣言,概目为会匪,株连滥杀,以致良莠不分,民心惶惑,是直添薪止沸,为渊驱鱼。非民气之不靖,实办理之不善也。我朝深仁厚泽,涵濡二百余年。百姓食毛践土,具有天良,何致甘心盗弄,自取罪戾。全在各省督抚慎择贤吏,整饬地方,与民休息,遇有民教词讼,持平办理,不稍偏重,平日足以孚民望,遇事足以服众心。
“化大为小,化有为无,固根本在于此,联邦交者亦在此。各省督抚爱恩深重,其济时艰,必能仰体朝廷子惠元元,一视同仁至意,严饬地方官,办理此等案件,只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教不教也。”
该上谕让各国公使感到担忧和不安。年1月27日,英、美、德、法等在华公使第一次联合照会清廷,要求取缔义和团。但公使们选择的日期非常不妥,三天前的“己亥建储”,他们都拒绝入宫朝贺,反对慈禧废掉光绪帝,让太后大为不悦;如今他们又来要求禁止拳会,慈禧的愤怒可想而知。
2月19日,清廷采用内部廷寄的方式指示直隶、山东督抚,责成他们张贴布告,取缔义和拳:“着直隶山东各督抚,剀切出示晓谕,严行禁止。俾百姓咸知私立会名,皆属违禁犯法”。这样做既没有公开否定之前的那道上谕,又能给外国公使一个交代。但各国公使并不接受清廷这一做法。
3月2日,英、美、德、法、意第二次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在《京报》上发布禁止拳会的上谕。清廷予以拒绝,解释说之前已寄发廷寄,没有必要再在《京报》发布。
3月中旬,一位从霸州赶往北京的美国传教士说:“我的行程有数百华里,却只见到两处张贴着直隶总督禁止拳会的谕示……地方官虽已接奉此告示数日,仍然不愿将其张贴出来”。
在载漪和刚毅等人的积极运作下,3月14日,毓贤被任命为山西巡抚。
各国公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作出反应。
英国公使窦纳乐声称,如果卜克斯案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清政府就应该对毓贤严加惩处。美国公使康格甚至在毓贤得到任命的一周前就曾向清政府提出,鉴于毓贤个人强烈的排外立场,希望清政府将来即便重新使用毓贤,也不得将其任命在有传教士活动的地区。
而山西恰恰是英美传教士势力较大的地方。在列强看来,清廷的这种做法明显是对各国的挑衅。
3月23日,窦纳乐致函英国外相索尔兹伯理,要求英国政府派遣两艘军舰开到距离北京最近的大沽口待命。
拜命之日,拳民额手相庆,欢喜说道:“我们要往西边去了。”毓贤的卫兵数十人都是义和团拳民,他们在此之前就已将这个好消息报回团中了。拳民听说毓贤做了山西巡抚,如蚁附膻,如蝇逐臭,成群结队,都赶到山西来。
毓贤对自己在山东被罢黜极为愤恨,认为这都是洋人干的好事,发誓一定要报此大仇。和当初单枪匹马跟洋人对抗不同的是,如今有朝中大佬的鼎力支持,他大可以坦然无忧,放开手脚干了。
毓贤怀着对洋人的满腔怨恨到山西走马上任。跟他一起来的几十个卫兵都是拳民。毓贤自称义和团统领,一下车,就向属员大谈杀洋灭教之事。属下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太原府知府许涵度、阳曲县知县白昶和学政山长都附和他的主张。
毓贤(右二)
一周后,义和团的揭帖就在山西许多城镇公开张贴出售,上面尽写着发洋财、杀洋人之类的话。
毓贤从山东带来的拳民首领分散到山西中部的许多城镇中去发展组织,传授拳术,义和团在山西迅速发展壮大,很快就发生了攻击教堂、掠杀教民等事。
山西北圻教区正主教艾士杰、副主教富格拉和英国牧师再三恳求毓贤派兵弹压义和团,保护教堂,毓贤均置之不理,致使谣言四起,日甚一日。
不久,平阳府的教堂被拳民焚毁。府、县将此事上报,称拳民为“团匪”。毓贤大怒,将其痛斥一番,差点把他们革职。郡、县官员为了自保,只好迎合他的意图,不敢再诋毁拳民。
毓贤在山西时常与载漪、刚毅秘密通信,自言:“朝廷外的事,交给我来办。等把山西的洋教赶尽杀绝后,再将其他地方的洋教一一消灭,我一定会为公等分忧,对朝廷尽忠,对上官尽职,对地方尽力,对义民尽信,对天下、后世无愧。”
载漪、刚毅等叹为义士,对其大为倚重。总署屡次接到外国公使的责难,请求撤换山西巡抚,朝廷均置之不问。
在毓贤的大力扶植下,义和团在山西迅猛发展,如野火燎原一般席卷三晋大地,大同、朔州、五台、太原、徐沟、榆次、汾州、平定,蔓延殆遍,民教冲突日益尖锐激烈。
民教冲突
朝廷为息事宁人,对双方都有所打压和保护,尽量不使二者对抗升级。但毓贤却一味庇护拳民,打压教民,引起洋人的强烈不满,纷纷向朝廷提出抗议。
义和团的兴起,使载漪、徐桐、刚毅等保守派王公大臣欣喜若狂。他们希望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对外消灭洋人,重振国威,对内铲除异己,扶持溥儁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