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万国全图

此《坤舆万国全图》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而成。全图共六幅条屏,其内容大致分作三部分:主图是椭圆形的世界地图、四个角的天文图和地理图以及题跋解释说明的文字。这是中国第一幅完整的经纬世界地图。此内含明万历三十年原刻本,朝鲜、日本后摹本共六幅。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年),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广东肇庆,编制《山海舆地全图》,由王绊首刻于肇庆。万历二十九年(年),利玛窦抵京师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此图后经多次重绘,最后于明万历三十年(年),由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出资刊行,刻印于北京,改曰《坤舆万国全图》。万历三十六年(年),明神宗下诏摹绘十二份,传于现世,原本可能随葬明定陵。《坤舆万国全图》原为六幅,后来装裱为一幅。此图在地理学和制图学界具有重要位置。经多次翻印摹抄,影响深远。

该图由椭圆形主图、四角圆形小图与中文附注文字组成。主图为世界全图,显示了五大洲的相对位置,中国居于图的中心;山脉用立体形象,海洋刻画出密密的波纹;南极洲画得很大。在该图的空隙处填写了与地名有关的附注性说明,其中两篇为利玛窦署名,介绍地球知识与西洋绘图法。主图采用的是等积投影,经线为对称的弧线,纬线为平行直线。右上角有九重天图,右下角有天地仪图,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图和日、月食图,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图和中气图,另有量天尺图附于主图内左下方。全图的文字,大约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地名,有个地名;二是题识,有利玛窦、李之藻、吴中明、陈民志、杨景淳、祁光宗共6篇;三是说明,包括全图、九重天、四行论、昼夜长短、天地仪、量天尺、日月蚀、中气、南北二半球等的说明;四是表,有总论横度里分表、太阳出入赤道纬度表;五是附注,对各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解说。

年,利玛窦作为传教士被送到亚洲。他于年9月到达葡占果阿邦(今印度),在那里他待到年7月。他在果阿和柯钦(今印度柯枝)工作了四年,直到他受召加入初次去往中国的耶稣会传教。他于年8月到达澳门并在中国渡过了他的余生,分别生活在肇庆、韶州、南京和北京。他最后的岁月,-10年,是在北京度过的,在那里他和他的耶稣会同伴庞迪我一起成为了第一批允许进入紫禁城的西方人。利玛窦赢得中国人皈依天主教的部分方法,是用从基督教欧洲取得的科学和文化成就而让学者和官员留下印象。在他在肇庆的屋子,他展示了一张大型的西方的世界地图。中国参观者对地图将地球描绘为球形以及看到中华帝国只在世界占了相对较小的部分感到惊讶。他们要求利玛窦将地图翻译为中文,并在年将之刻版和印刷。年版地图的所有副本都已散失了,同样的年在南京利玛窦做的第二版的所有副本也散失了。这里展示的这张地图是已知的第三版该地图留存下的其中一张,这是利玛窦在年应他的中国朋友李之藻要求而作。这个年版本的地图是留存下来中国早期描述美国的地图以及反映了15世纪和16世纪欧洲航行的发现所获得知识的地图。显示了五大洲,欧洲、利比亚(非洲)、亚洲、美洲和谣传的南方大陆麦哲伦之地,以及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利玛窦在地图上加上了精巧的中文注释反映了西方对当时各个国家的信息(和误导信息)。他将尼罗河描述为“世界上最长的河。它流入海里要七个月。在这个国家全年都没有云或雨,因而居住的人精通天文学。”关于加拿大他写道:“居民对于陌生人是温和而好客的。总之,他们用皮做他们的衣服,并且他们的职业是渔民。”除了对特定地方的注释以外,地图还包含了非常准确和精巧的地理学和天文学信息,包括对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的叙述,对昼夜长短变化的解释,显示了行星到地球距离的表格,以及插入了从两极(包含北极和南极)对地球的极投影地图以显示地球是圆的。

已整理藏本

1,日本宫城县图书馆藏本

此幅六屏幅完整(存三枚耶稣会印章)。关于它的来源至今不明。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德川幕府首任天文方和贞享历的作者涩川春海(-)的遗物。另有人认为,它更有可能是伊达政宗(-)的收藏本。此藏本破损情况不太严重,但多次被蛀虫损坏,导致画面与文字缺失,纸面上也有多处受污。

2,明尼苏达大学詹姆斯贝尔图书馆藏本

此幅六屏幅完整(三枚耶稣会印章被刮去)。由詹姆斯·福特·贝尔信托会为明尼苏达大学的詹姆斯·福特·贝尔图书馆购于年。

,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本

此幅六屏幅完整。图上三枚耶稣会印章均人刮去,这可能发生在日本禁教期间。此版本应该是由传教士从中国带到日本的。此版本虽然极少受到蛀虫侵蚀,但每屏幅的周边都有较为严重的破损,纸面上有多处漫漶,不少文字模糊不清。

此图左侧文字栏目中间旁边,赤道南地半球之图的圆形图上方标记::錢塘張文燾過紙、萬曆壬寅孟秋日

4,韩国实学博物馆藏本

此版各大洋中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商船)9艘,且各不相同。在各个海域中,又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种。南极大陆也绘有陆上动物8种,有犀牛、大象、狮子、鸵鸟等等。其中有翼兽相比南京博物院藏彩绘本口中多了一只老鼠。

5,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本

日本彩绘本编辑者是新井白石,而新井白石的采览异言以及彩色版地图(年版),根源自明朝的李之藻年版单色地图。该图收藏者是“狩野氏图书”。即狩野直喜(-),明治时代的中国通,文史研究学者。故此,图上有日文译名,但内容资料上,日本编者仅在地名上有所编补,核心资料仍采自李之藻原图。

6,香港海事博物藏本

本地图是坤舆万国全图屏风(内容同明万历三十年版),屏风于日本制造。坤舆万国全图在年后部份流传到日本,并立即受到当地上层社会的青睐,被复制成卷轴画、册页或做成屏风。

马泰奥·里奇(意大利语:MatteoRicci),汉名利玛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传教士、学者。年来到中国居住。在明朝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华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刊印信息明万历三十年(壬寅)李之藻刻本

形制尺寸整幅(六屏)约.5x71.2厘米,每幅约x61.5厘米或更小比例尺约为1:12,,,中纬线。1?=里;(西?--东?/北90?--南90?)

题跋信息右上角题:坤輿萬國全圖利玛窦序李之藻跋、陈志民跋、杨景淳跋、吴中明跋、祁光宗跋

收藏来源日本宫城县图书馆藏本明尼苏达大学詹姆斯贝尔图书馆藏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本

文件坤舆万国全图.系列,并附利玛窦像

格式JPG高清,部分为JPG高清+

大小

M

整理不易,歡迎讚賞,見善隨喜,感恩有你。

下載方式:直接在公眾號發送書籍編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mgxw/18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