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鼓作气看完了一部四小时的电影。。。。。。前一小时的暴力和无头绪让我想放弃,可后面的精彩,让我沉醉。这部片子大玩时空,没有一个一气呵成的情绪,让人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想哭又哭不出的感伤。
叙事方式的灵动,插叙的诗画运用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面条与一干兄弟的成长历程中,少年的稚涩、中年的沦丧、晚年的漠然叠交在一起。
面条始终是仗义,深情的,因为仗义为了兄弟报仇杀死霸哥时误杀了警察关押起来,后来怕兄弟麦克斯越陷越深善意的出卖消息给警察局透露信息。
因为深情心里始终只有黛博拉,年偷看她跳舞,年为了追求她订下了整个她爱的海边餐厅。
可黛博拉一心要去好莱坞,年她实现了她做演员的梦想,35年后的他们再度重逢。
刚刚结束演出的黛布拉,头上戴着假发、脸上涂着厚厚的油彩。在整个段落中,她一直在卸装,但始终未能完成。于是,黛布拉浓重的化妆犹如一张假面,遮蔽起她真实的情感,并如同一个标示符号,喻示着她试图继续掩藏的、沉没于35年岁月中的真相。
麦克斯不同于面条,他始终是高傲的,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所以以更为残忍的方式参与了、至少是默认了麦克斯对面条的劫掠、欺骗与叛卖。麦克斯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富甲一方,跻身高位,并拥有了面条从少年到青年时代可望而不可即的姑娘。
这一切也许又是冥冥注定的,因为面条的犹太人出身,让他的世俗气息和小混混的影子始终抹不去,而黛博拉这么个高贵的女人怎可能跟一个弱者在一起,而麦克斯前两次玩笑似的欺骗也成就了之后对面条的背叛。面条可以说是悲剧人物,始终上不了位,浑浑噩噩,喜欢的追不到,自己的能力也没有所发挥。
因此,影片的尾声,终止在面条的特写镜头之上,画面中,年轻的面条突然绽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画面便定格在这张幸福的笑脸上。如同一个反讽,一次对迷人的美国梦的倒置与拆解,同时又是对这一迷梦的一次饱含辛酸的流连。
四个小时的电影已经把细节说的很好,加上片中人物的感受,心理活动。复杂多变的人生,又有几个人可以看的透呢?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感受也都会不一样。
..................
莱昂内用《美国往事》成就了他影片序列的一个高峰,一个为欧洲文化的“悲悼”意味所改写的美国故事。一个好故事:“从前在美国……”一部“成人寓言”,关于友谊与叛卖,关于成功与失败,关于男人与女人。“美国梦”在展露了它的正反面的同时,展露出这一特定文明的残忍与无情、病态与颓败。
..................
tips
影片原版长4小时25分钟,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版本长3小时40分钟,在美国上映仅2小时30分钟。影片上映后不仅受到美国观众的首肯。连爱挑剔的美国评论家也认为这部描写黑社会的影片格调不俗,制作精美。该片被美国《洛杉矶时报》评为年10部最佳影片之首,法国影评家评论80年代十佳影片,《美国往事》也榜上有名。
文/金贵小晴
戳一戳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