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该文的原文发表在美国期刊《第一要务》6月初“从真理到解读再到颓废”,作者在文中简要回顾了美国英语系从繁盛到衰败的演变过程,不仅谈及20世纪60年代坚定相信文学真理,70年代受到法国理论家德里达、福柯的影响而热衷解读文本,20世纪最后几年第二代理论家喜欢“表演性”概念而热衷没完没了地阐释文本而陷入颓废衰败的变化,而且分析了英语系陷入当今困境的多样理由。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说的英语系与国内的英语系虽然名字相同,也密切相关,但毕竟是两回事,一个是作为本族语来学习的,一个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各自拥有不同的使命和目的,如果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其作用更接近国内的中文系。
不管怎么说,无论对于身处中国大学文科的师生还是对于当今仍然受到文科无用论困扰的广大读者而言,或许都可能发现一些令人深思的地方,希望文中的观点能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学习文学,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理论该如何讲授,如何更好地实现文科的价值等。
作者是埃默里大学(Emory)英语教授马克·鲍尔莱因(MarkBauerlein),他年曾经以《最愚蠢的一代》阐述数字时代让美国年轻人变得愚蠢,将威胁到美国的未来而得罪了美国年轻人。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老师,译者很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