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科尔“风景画”系列:为美国本土艺术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科尔的作品虽然深受大陆各种形象和理念的影响(他的绘画语言和构图可以看出受益于弗里德里希和透纳),但是科尔的绘画肯定是属于现代的,而且力争将实用主义同道德规范结合在一起——斯蒂芬尼·祖菲
▲科尔《卡茨基尔山中的日落》年
19世纪刚诞生不久的美国,正以蓬勃的姿态向前发展。在广袤的土地上,不同于欧洲的壮丽风景,吸引着每一个来到这片新大陆的人们。
而从英国移居过来的托马斯·科尔便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他曾在《美国风景散论》中提到:“如果欧洲代表着文化,那么美国则代表着自然。生长在自然之国的美国人,应该从更接近上帝的大自然中,去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
▲托马斯·科尔(ThomasCole—)
科尔之所以能在美国迅速出名,与他发现了美国荒野独特的美有关,这正契合了新兴国家想要迫切建立国家特性的社会需求。
科尔擅长写生,他的一生大部分都沿着哈德逊河畔居住,每到合适的季节,他都带着纸笔,去记录自然的美好。
蜿蜒的哈德逊河、雄伟壮丽的山峰、茂密的森林,这些都是科尔描绘的主题,也是美国独特的自然风光。
▲科尔《林中小屋》年
正如他画于年的《从卡茨基尔山麓看哈德逊高地》,画面中,近景枯树枝桠蜿蜒,中景山峰巍峨,远景河流蜿蜒,几处薄雾缠绕山脉,晨曦淡淡的微光从天际线露出,一片风轻云淡的、从未被打扰的自然风光。
荒野平静而原始的美,在科尔极具空间感的画中一览无遗。
▲科尔《从卡茨基尔山麓看哈德逊高地》年
科尔虽崇尚写生,但他的自然主义又不同于印象派完全忠实于自然的光色变化,由于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他的画中,自然与抽象表征联系在一起,总具有寓意和象征性。
科尔所处的时代,美国正经历这工业革命时期,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推动着城市化进程,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湍急河流上建立了水坝,曾经未雕琢的荒野正逐步被破坏、被刻上人类的烙印。而科尔最钟爱的哈德逊河谷也随着运河的开发,而被人类文明所侵占。
科尔作为一位讴歌自然的画家,对这场文明和荒野所产生的冲突感到绝望,他谴责现下所发生的一切:优美的自然风景很快就会消失殆尽,铁斧的破坏日益肆虐,最为壮丽的风景已渐渐稀缺,这一切发生在一个文明国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挥动斧子的手是那样野蛮......这种美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科尔《普罗米修斯之缚》年
在他的绘画中,文明与荒野的冲突与纠结也有所体现。《北安普敦附近的康涅狄格河》,又称《牛轭湖》是科尔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呈现了马萨诸塞州的康涅狄格河的全景。
▲北安普敦附近的康涅狄格河——托马斯·科尔
科尔将两种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景致并置于同一画面中,右侧是和平宁静的田园景致:远景处白云朵朵,遮掩了天与地的交界处,阳光洒在田野之上,呈“U”字形的河流静静流淌在苍翠的平原上,岸上树木稀疏,星星点点。
与和平而充满诗意的田园之景成鲜明对比的是画面左侧:黑云压境,暴雨随着乌云的快速移动而有惯性地呈现向左下的流线动势,下方的景象由于密布的雨水而模糊不清,只有近景处折断的枯树在预警着这场暴雨的残酷。
▲田野上的“U”字形的河流
在这幅画中,风景以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再现,科尔将自然重新定义为一个抽象符号,借由人类的想象重组并构。
在山坡上斜插的一把小伞,指向了平静的荒野,象征着人类对荒野的主权,但随后的暴风雨又在有意识地预示着文明与自然的冲突可能带来的结果。
而在伞的左侧即画面的正下方,一个正在作画的男子正面对观者,他用画笔指着自己的头,似乎在暗示我们此刻所看到的风景正出于画家的想象。
▲山坡上斜插的一把小伞
科尔将目光投向了原始纯朴的大自然,并在绘画中给予了高度赞扬,以寓意式风景画探讨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艺术深入自然精神的表达,为美国本土艺术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折断的枯树
关于托马斯·科尔风景画系列
以美国荒野自然之景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
他发现了美国荒野独特的美,契合新兴国家想要迫切建立国家特性的社会需求;
他的绘画将自然与抽象表征联系在一起,具有寓意和象征性;
以寓意式风景画探讨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为美国本土艺术的独立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