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观众,很容易便会将“悬疑”与“推理”混为一谈。
然而,落实到具体来看,这两个词其实千差万别。
“悬疑”大多是基于情感的非理性感触,而“推理”则是基于理性的思考过程。
“悬疑”是“推理”的前置情境,“推理”是“悬疑”的后置结果。
悬疑大师希区柯克
近年来,能将这两种元素合二为一,运用自如的作品,却是越来越少了。
大多数电影,都很难在悬疑氛围与推理过程中达到巧妙的平衡。
正因如此,所以《利刃出鞘》的问世,便显得格外难得、格外可贵。
去年年底,《利刃出鞘》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影坛内外的热烈注目。
包括《时代周刊》、“美国电影评论学会”、“美国电影学会”在内的多家机构,都将它列入了年度必看的十大佳片。
无论是97%的烂番茄新鲜度还是8.2的豆瓣评分,都无不彰显出了这部电影的品质保证。
真正的好电影,是经得起观众不断推敲、反复琢磨的。
除了初次观影所带来的强烈震撼之外,当你二刷三刷以后,你还可以发现更多耐人寻味的精巧细节。
而《利刃出鞘》,便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今天,鹅叔就在无关键剧透的情况下,来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这部电影——
-戳阅读原文看起来-
好电影大多暗藏机锋,能够从片名入手,起到点题的功效。
《利刃出鞘》同样也不例外。
电影里,曾先后出现过很多关于“利刃”的意象。
比如,致人死亡的凶器,满墙刀剑等等。
最难能可贵的是,《利刃出鞘》不仅文本故事引人入胜,它的演员配置同样也豪华到令人咂舌。
“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饰演少爷兰森。
“”丹尼尔·克雷格饰演大侦探布兰科。
“恐怖片女王”杰米·李·柯蒂斯饰演大女儿。
“好莱坞超新星”安娜·德·阿玛斯饰演护工玛塔。
群咖云集,神仙打架,不可谓不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古巴籍女演员安娜·德·阿玛斯,目前正在好莱坞混的风生水起。
刚出演《利刃出鞘》不久,她便摇身一变,在《:无暇赴死》里出任新一届“邦女郎”。
《:无暇赴死》剧照
戏里,她左手美队、右手,戏外,她也同样没闲着,顺利俘获了“蝙蝠侠”本·阿弗莱克。
两人因合作《深水》而将戏里感情一路延续到了戏外。
日常街拍,全都是海滩漫步、挽手逛街之类,一大波狗粮喂得影迷猝不及防。
虽然相貌美艳,但安娜却并不甘于戏路受限只出演一些花瓶角色。
此次,出演《利刃出鞘》,她便素颜出镜,出演了一位心地善良、打扮寒酸的移民女孩。
和片中大咖一样出彩的,是本片导演莱恩·约翰逊。
作为好莱坞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导演,早在导演《利刃出鞘》之前,他已执导了多部经典IP:《绝命毒师》《马男波杰克》《星球大战8》……
这些作品不但为他带来了不俗的口碑,更成为了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星球大战8》
莱恩·约翰逊曾说:“我这辈子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拍一部侦探片。”
而《利刃出鞘》的问世,则刚好为他完成了这个夙愿。
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人称“阿婆”)骨灰级粉丝的他,在片中借鉴了很多阿婆作品中的经典元素。
阿加莎·克里斯蒂
影片一开场,就是一桩离奇凶杀案——
德高望重的侦探小说家哈兰·斯伦比,被发现惨死于自己的办公室隔间里。
哈兰死后,留下了令人眼红的亿万遗产。
现场种种迹象,都将这场凶案指向了自杀。
可是,前一天晚上哈兰刚和一家人庆祝了他85岁的生日,似乎并没什么自杀的理由和动机。
久负盛名的大侦探布兰科,被人匿名邀请前来调查此案。
随着真相慢慢抽丝剥茧,案情变得愈发扑朔迷离,生日会在场的每个人,似乎都难逃嫌疑。
一场精彩的推理游戏,就此鸣锣上演……
在叙事上,《利刃出鞘》套用了阿婆最典型的“乡间别墅派”的叙事模式:
凶案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封闭环境中,而凶手也是几个特定的关系人之一。
受害者哈兰,本身是一名侦探小说家,这重身份设定,同样也充满了阿加莎式的宿命论的嘲讽。
不过,《利刃出鞘》虽然套用了阿婆的叙事模式,但它所讲述的故事,却是一个颇为现代的推理故事。
毕竟,只一味地模仿,是成不了“年度最佳推理片”的。
而《利刃出鞘》最让惊喜的地方,便主要在于,它既致敬阿加莎,又“反”阿加莎。
影片从一开始,就构造出了一个极为可疑的凶犯对象——护工玛塔。
然而,没过多久,侦探布兰科就率先排除了玛塔的嫌疑,并用玛塔的“说谎呕吐应激综合症”来为接下来的剧情埋下重要伏笔。
而玛塔也取代布兰科,成为解开案件谜题的第一主角。
从这时开始,导演就破天荒般的,将观众投置在了一个“全知”的上帝视角上。
看阿婆的侦探电影,人们往往要一直等到最后才能真正看清案情全貌,比如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
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
转换成全知视角后,《利刃出鞘》的故事看起来就宛如狼人杀一般,让人置身其中,神经时刻紧绷。
该片最大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它推理过程的精彩,而在于它推理后的悬念留白。
每当观众自以为接近真相时,其推理轨道便会不自觉地发生偏离,然后跟随留白缺口进入内层故事,向真正的事实靠拢。
除观众视角之外,《利刃出鞘》里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反”阿加莎设定。
阿婆的作品,往往喜欢借由阴谋、暴力、血腥、凶杀来探讨人性深处的罪与罚。
其故事内核,总是偏向悲剧,十分暗黑。
可《利刃出鞘》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凶案拥有了温暖的底色,最终以喜剧收场。
推理过程中,影片加入了大量的喜剧桥段,来化解悬疑推理带来的悲剧氛围,使该片在致敬经典的同时颇具现代气息。
从这个角度来看,撰写原创剧本的莱恩·约翰逊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推理片的伟大复兴。
他让传统侦探思维与当代语境无缝契合,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思路。
自编自导《利刃出鞘》的莱恩·约翰逊
与此同时,在《利刃出鞘》当中,莱恩·约翰逊还埋藏了很多细节彩蛋。
比如,借“Netflix要来买小说版权”的台词,吐槽Netflix对购买版权的热衷。
又或者,借哈兰一家人,带出了明显的政治隐喻——
用哈兰的别墅,来隐喻美国;
用哈兰一家,来隐喻川普。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利刃出鞘》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反川普的竞选电影。
电影里,被利刃划开的,不止有哈兰的喉咙,更有上层精英阶层的伪善与贪婪。
电影里那个由刀剑构成的圆圈,显然致敬了《权力的游戏》中的铁王座。
只不过,铁王座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利益,刀剑圆圈则象征了无尽欲望与未知谜题。
哈兰老爷子的画像,在片中前后出现了三次。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画像上的他,每次出现表情都迥然不同。
与与他表情变化相呼应的,是案件发展的循序渐进。
刚开始,是愁云笼罩的。
凶案水落石出后,是喜笑颜开的。
影片结尾,尤为耐人寻味,通过一个善意的谎言,让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
然而,这个结尾却在冥冥当中,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腹黑真理:
所有的“改朝换代”,都需要以纯真、善良做代价。
要想不断向上攀升,人们总会不可避免地走向伪善。
从这一层面上来看,该片可谓是细思极恐。
无论是对真相的推理拆解,还是这些眼花缭乱的细节设置,《利刃出鞘》都体现出了一种难得的纯熟酣畅。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利刃出鞘》都称得上是好莱坞近年来少有的推理杰作。
烧脑的剧本,复古的风格,再加上一众大咖的卖力表演,无不让该片充满看点,惊喜连连。
如果你是悬疑片、推理片爱好者,那么《利刃出鞘》一定将成为你不容错过的上佳之选!
戳阅读原文看《利刃出鞘》
鹅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