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带儿子去找在美工作的爱人团聚,在美国生活了一个暑假。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我近距离触摸和观察了美国社会。由于既不是访学,也没有工作任务,所以我闲庭信步、沉下心来琢磨这个国家,想看看这个执世界牛耳七十余载的国家到底何许“国”也。形成这份第一手的观察和体会,而不是道听途说。
一、未到实地的前期理解
对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兴趣,是很多男同胞的天然属性。尤其是认识美国。美国对中国而言,其实是最重要的国家,没有之一。无论是往昔的联苏抗美、联美抑苏,抑或是当今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你来我往,中美关系都是决定世界未来和各自命运的关键因素。我回忆了一下,从小到大的历史课本里,在世界历史中关于美国的份额是最多的,在我们曾经幼小的头脑中,能记住的美国地名和事件是最多的。小时候不知道原因,大了才知道是因为美国强大。
年之后,我进入了一个工作的蛰伏期。虽然高校行政工作不比从前、日益千头万绪,但比起长时间奔波在上班路上的大城市人,做点兴趣研究还颇有余力。工作之余无人问津,我就关门读书、散步听书;尤其是听了高晓松老师的《晓说》和《晓松奇谈》,他对美国介绍颇多。通过参加口语班认识了一些外教,算是间接地了解了些美国文化。从这个阶段开始,我对美国有了很多辩证理解。
从书籍、新闻、美国外教这三个方面,大致构成了对美国印象的白描图:这是一个迥异于东方中国的西方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我们、在文化上与我们相较而各具特色、在经济上正面临我们的加速追赶、在政治上貌似民主自由但正显现出低效民主和无节制自由的局限性。美国既没有爱慕者眼中那么完美无缺,也没有憎恶者眼中那么穷凶极恶。但无论如何,就像十九、二十世纪的世界中心在欧洲一样,美国依然占据着今日世界的高光位置,任何一个喜欢观察和思考的人——爱憎美国与否,都应该去了解这个现存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带回益国益民的心得,或是在家人朋友面前卖弄的谈资。
这大概就是不惜去美国大使馆接受签证官询问、再坐13个小时飞机跨越万水千山的动力吧。
二、美国社会的几个特点
我对美国的观察基点是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托利多(Toledo),隶属于俄亥俄州。人口万左右、和我的家乡县级市瓦房店差不多,但这个人口数在美国就不是小城市,算是city。我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期间通过一次半自由行和一次自驾旅行去了一些城市。虽然样本量小了一点,但好在美国的城市多样性差、几乎千篇一律,就如同每个高速出口的快餐店和加油站就那么几家——也不知是怎么做到高度垄断的。所以,这篇长文以小见大和“以偏概全”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从一下飞机,我就深刻地体会到:美国与我国有很多根本性的文化差异,比预想的大很多。大到看到问题的思维模式,小到房间里开关的使用用法,中美代表的东西方文化截然不同。我可以立刻得出的结论是:从美国及西方,我们有限度的借鉴尚可——但需要去粗取精,若要全盘照搬无异于自杀,中国及东方一定要冷静地走自我螺旋上升之路。由于差异清单太长,我只能选取一些印象深刻的特点撰文记叙及评点。
(一)真正意义上的地大物博
美国之“行”。爱人是开车去接我和孩子的,从密歇根州的底特律维纳郡机场到俄亥俄州的托利多市1个多小时车程,走的是高速公路。这里的高速公路大多免费,收费公路的比例很低。这是由于美国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就是飞机和汽车,但飞机属于机场、汽车才是像空气和水一样的生存必需品。但很多高速公路较为陈旧,还不如我们的普通国道或省道,这和“锈带州”俄亥俄的经济状况有关。后来我去亚特兰大时经过了美国中部几个州,公路情况就时好时坏。从高速下来后,在城市里我也一路没见到行人,甚至也没见到一辆自行车。这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无疑,行人的定义就是开车行进的人,开车是基本生存技能。
城市建设的逻辑。在衣食住行四个维度上,行的方式是基于住的方式。托利多大多数本地家庭都是独立住宅,只有在市中心(downtown)相对贫穷的人才住在居民楼里,每户住一个单元。由于近年来底特律的衰落,托利多市曾经为底特律配套的各种工业也随之萧条,所以市中心非常的凋敝。但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纽约等大城市,那些大城市市区的公寓房价还是极为昂贵的。在这里,经济状况优劣的区别就是居住社区的质量和住宅之间的间隔距离。汽车穿行在街区之间,我没有看到一栋高楼,都是连片的独栋房子住宅区,而这样的房子这里叫house、在中国叫别墅。按照国内思维来看,不盖高层住宅,这得占用多少土地资源?
Costco所代表的美国阔绰。慢慢发现,在托利多市,除了市中心(downtown)大商场(mall)是四五层建筑、内部有电梯以外,其他大型商超如Costco、Kroger、Walmart、Tj-max,都是平层建筑,尤其是Costco和Walmart,内部的长和宽都是以几百米计,尺码大的让人喘不过气来。Walmart是世界知名,在我国国内早就屡见不鲜了;但是我要重点描述一下曾经国内不太知名的Costco(前些天因为在上海开第一家分店而一夜爆红)。Costco将经营和仓储合二为一,运营模式让人大开眼界。在面积宏大的建筑内部,四五层楼高的仓储货架下方就是产品,产品从日用品到汽车应有尽有。Costco的目标人群是家中子女众多的中产阶级,这些家庭会把皮卡或是越野车停在足球场一样大的停车场上,把大包装规格的各类产品(例如,纯净水或果汁都是40瓶一个包装、白糖是10公斤一袋)满满装上一车,足够一周的生活用度。所以Costco归类为wholesale,意为批发超市。Costco中的商品大多是份量大、公认品质好,从满足温饱的角度看,食物是相对便宜的。以牛奶为例,1加仑(约3.8升)纯牛奶约1.69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3元多钱1升,如果考虑到美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这个价格比国内牛奶价格还要便宜。以美国人的工资水平来看,牛奶的价格已经近乎白送了。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美国牛奶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降低了成本。类似的案例还发生在一些肉类、可乐等必需品上,有的折算起来比国内要便宜很多。
关于美国的资源联想。我后来又去了美国一些城市,发现除超大城市外,托利多就是大部分美国城市的缩影,其城市建设逻辑普遍适用。简单概括,就是没有高楼,城市不需要向上发展,建筑只要贴着地皮延展就可以。如果不到美国,我永远想不到美国式富裕是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美国人房子盖得这么任性、部分产品价格这么低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是真正的地大物博,他是真正的手握资源。在我们这代80后的教科书里,形容祖国的高频词曾是“地大物博”,但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那么资源丰富。我们的国土面积虽略大于美国,到真正适宜居住的面积却远低于美国。我国适合人居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国土东南方向和中部,现在也有观点认为东北地区也不适合大规模人口居住。一个靠谱的分析是,我国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适合居住;一些不靠谱的观点认为,我国仅有十二分之一国土适合居住。但美国却在两大洋之间、有着东西两条漫长的海岸线,而且位于北美洲的南部,既没有加拿大的长年寒冷、也没有墨西哥的终年炎热,美国的地理位置简直就是中了大奖。美国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全部适合人居和耕种,并且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想不富饶都难。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美国人的自身努力,具有类似土地资源禀赋的阿根廷因为自身不争气,就从20世纪初的一流富裕国家滑落到二三流。还有种什么就长什么的巴西,政治贪腐横行、经济民不聊生,同样浪费了广袤肥沃的国土资源。
其实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美国确实有着上天特殊垂爱的资源禀赋,所以美国人和美国经常会自诩为“天选之民”(chosenbygod)、“山巅之城”(acityuponahill)。而我们的祖国,虽然国土面积大于美国,但是真正可利用土地和人均土地面积远远低于美国。所以,我们更应该客观认识到,新中国自建政以来的发展艰辛和建设成就。从自然条件上看,美国就像了是继承了一笔巨量遗产的阔少爷,加之自身也很努力,终于成为豪商大贾;而我们中国才是白手起家的创富英雄,完全通过吃苦耐劳和华为员工式的奋斗,逐渐形成和美国平起平坐的态势。如果用事实说话,我们更应该敬佩谁呢?
(二)表现良好的文明社会
要给出一个总体评价应该非常慎重,所以这一部分是在我两次旅行之后撰写的。第一次去了美国东部的纽约、华盛顿特区、波士顿和费城等地;第二次自驾游去了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途经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虽然没有去美国西海岸地区,但通过各类信息渠道也有所耳闻。对于美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如果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很差来评价,我觉得会给出“良好”这一档。下面的几个情况是让我印象深刻的。
美国人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很少有违规驾驶的情况。我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管理也越来越严格,人民规范驾驶意识也日益增强。但可以做对比的是,美国各类道路上几乎没有摄像头,美国人遵守交规大多出于自觉。举个例子,美国在很多道路或停车场都有一种叫“stopsign”的标志——一个标志牌或就在地面印红色的大字母“STOP”,每辆汽车在这里都要停3秒、并且要完全停死,然后再启动出发。按照中国式思维理解,这种纯靠自觉而缺乏监管的规定,可操作性是非常低的。但吊诡的是,大多数美国人基本都遵守stopsign的要求。我后来研究了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原因。从微观角度说,美国社会并非没有监管:虽然没有摄像头,但是可以举报。如果有人看到我没在stopsign停车,可能就会给警察打电话并报上我的车牌。也许某天警察就会根据车牌找到我,要求我解释为什么没停车并视态度决定是否处罚。我们中国的思维是举报者没有证据,但是美国的警察就会相信举报人的说法,他们会认为举报人是可信的。而从宏观角度来讲,美国人作恶的成本是极高的,如果有交通违章,那么第二年的保险费用甚至会翻番的增加,而且交通违章记录会关联到个人的整个信用记录,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实践证明,不是美国人的公德有多好,而是社会信用体系极大提高了民众的违法违规成本。当然,惩罚手段和习惯养成是有关联的,前期遵守规则是靠“严刑峻法”,慢慢形成行为惯性后,主要靠制度威慑就可以了。
对残疾人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便利。美国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特殊照顾落实在方方面面:我所见到的每一个停车场,都有为残疾人专门预留的停车位,法律规定只有挂残疾人牌照的汽车可以泊车;大多数公共建筑物的门外都有一个电动按钮,一按之后门就自动打开,方便轮椅进出;大约半数以上公共游泳池都有帮助残疾人入水的电动装置。和我国一样,公共厕所里也都有残疾人专用位置。但是我没见到美国的道路上有专用盲道,这也许和他们出行大多乘车有关。对于弱势群体的帮助是基于人类本性的,这一点很给美国加分。
纽约的地铁竟然不进行安检,这也是一件不身临其境难以置信的事情。纽约地铁的“脏、乱、差”是早有耳闻的,但是亲眼看到的仍低于想象的下限。纽约地铁不仅出入口狭窄、缺乏防护、服务不好,线路设计也让人头晕目眩——几条线会共用一辆地铁,而且某条线路随时会因各种原因停运、并不事先告知。就纽约地铁的现状而言,我国任何一座城市的地铁都可以秒杀之。当然,你也可以说,纽约地铁始建于年,可能改造更新难度都很大,但我认为维持日常卫生是能实现的。在现象上,纽约地铁的工作人员极少,很少有站点设置人工售票窗口,并且没有任何安检人员。美国可是一个持枪合法的国家,难道安检不是更加必要吗?这至少说明人们对公共安全和行为底限有一定共识,公民素质对持枪社会是有支撑的。纽约地铁进站的闸口是很低的,如果不想买票,直接就可以跳过去进出。我们还是要承认美国人的文明养成过程的,他们国家繁荣的时间、国民接受文明教育的时间远长于我国。所以,虽然纽约地铁也有很多人逃票,也会有安全事件发生,但是毕竟频次较低。纽约地铁节省的人力成本是巨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导致的社会成本是远远低于用人成本的。当然还是如上文所说,一旦逃票等违规行为被查获,又会关联到个人信用体系,这也是很多人不敢轻易以身试法的原因。
总体而言,美国人是比较友善热情、遵守秩序的。他们本质上是个尚武的民族,每次看到人高马大、胡子拉碴的大块头中规中矩,我还是感叹于文明的力量。当然,我也遇到过一小部分野蛮而没有礼貌的黑人,但他们不是社会的主流。美国的大城市人要冷漠一些,小城市人要热情一些,这与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之所以谈不上“优秀”,是确有显而易见的社会隐患。这些情况都将在本篇长文的第三部分谈到。
(三)曾经领先的美国人民
身在美国,我一直在观察这里的人民。一直在问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是他们?二、我们能否超越美国?从二战结束至今,美国人已经纵横世界七十多年。这个以wasp(wasp是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的缩写,意为白肤色的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为主流的移民国家,是怎样从民族之林中脱颖而出的?他们会一直占据领先吗?我觉得这是每一位负责任的中国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都太过宏大,我只是量力而行,从一些切身体会上管窥他们的国民性。
“无趣”人生提升了效率。至少从吃的角度,中国人民就会觉得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除了一部分受南欧和法国影响的移民,大多数美国人还是继承了英国人在餐饮方面没有想象力的基因。大多数上班族,早餐就是牛奶、面包、鸡蛋及各种类似组合;由于没有午休,中午在单位也是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带的简单饭菜,或是去各种汉堡店买各种汉堡、热狗、三明治;晚餐是美国人重点料理的一顿饭,但是花样也不会超过大多数西餐厅的菜单范围。美国饮食较之于我国丰富多彩的菜系、各式各样的食材、千变万化的菜式,真的是不能同日而语。但这些肇始于北欧和英格兰岛的移民,却在饮食这件事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把时间投放在探索和思辨方面,因为失去了从味蕾寻找乐趣的选项,于是他们就扬帆出海、发展自然科学,等“风”来的时候就趁势而起了。在住的方面,由于大多独门独户,所以美国人还是倾向于个人主义,如果不喜欢邻居,就可以老死不相往来。我国城市中的高楼林立、各司其事的邻里关系有点类似感觉,我们也逐渐远离了那种乡里乡亲、鸡毛蒜皮的人际关系模式。
美国人不如中国人勤奋。美国人在西方世界算是努力的,但是勤奋程度一定不如中国人,这从普遍的肥胖就可以看出来。这里无论男女、无论黑白、无论高矮,经常可以看到三四百斤的胖子。在超市中,会有专门的电动小车,主要是给行动不便的肥胖人群使用。年青人肥胖率会低一些,但是中老年人普遍偏胖,正常体型的只占少数。美国人的肥胖也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油高脂的饮食种类、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个性有关,但是温饱无忧、生活优渥是主要原因。美联储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用这些小小的绿色纸张从世界各地换来各种产品,就可以4%的人口消耗世界25%的资源。由于获得资源太过容易,所以美国社会是极其浪费的。我们租住的小区里有像汽车货柜一样大的垃圾箱,里面经常放着各种租户搬家时扔掉的各种家具、有的还很新。还有聚餐扔掉的各种食物、楼馆里的长明灯、公共场所超低的冷气温度,处处都在显示着这是一个不差钱、不差能源、不差地盘的国家。
但美国效率依然不容小觑。但须注意的是,英美两国能够领导世界上的前三次工业革命、主导世界三百年,绝非偶然。所以,即使有朝一日,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和美国平起平坐乃至后来居上,也要足够重视盎格鲁——撒克逊基督教文明。我行驶在美国广袤的国土上,放眼望去,满目都是连绵不断的绿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别。一路下来,可以看到很多宏伟的工程。这些工程也是穿山跨河,也需要素质优良的工人和卓有成效的工程组织。我还亲身了解到一件事:托利多大学国际事务部门(CISP)在8月20日解聘了一名员工,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同时出现,把CISP的全体员工集中在一起,向大家当众宣布辞退一名员工,要求该员工在10分钟内收拾个人物品离岗,在宣布同时停止了一切校内账户权限。而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就是要大家和该员工集中告别,避免该员工分别接触其他员工。即使是听人转述这件事,我都能感受到现场的那种肃杀之气,这种高效率的解雇对所有都是一个触动和警示。这在我国高校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即使是校长也不能随意辞退职工。这到底是高效率还是没有温情?这件事肯定是两面的,我们的体制内有很多冗员,他们应该感谢没有生活在美国。
我基本的结论是,美国是值得尊敬的,但被中国追平直至超越只是时间问题。美国多年的财富积累形成了大水漫灌的普惠态势,但是美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52,以前美国的经济状况起到了“一俊遮百丑”的作用,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所谓自由民主政治的功效。事实胜于雄辩,即便有很多拿着绿卡的反华人士空洞地拿自由、民主攻击中国现行体制,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都认识到三个最基本的事实:一是西方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不是正相关的,中国政治制度越来越体现出对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二是民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国民素质没有发展到足够高的程度时,胸怀伟大理想和崇高使命感的精英群体治国是大国治理的最好选择;三是只要中国上下一致、保持定力不发生内乱,我们前进的步伐就无法阻挡。中国拥有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足以应对贸易攻击的庞大国内市场、足以确保自身安全的军事力量等等,更关键的是,我们拥有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勤俭持家的人民,这就是我国超越美国的底气。
(四)便利优良的生活环境
这一部分想谈一谈美国的“硬件”设施。根据我所能观察到的方面,美国的硬件包括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方面。客观地说,美国的硬件基本能体现出两个事实:一是这真的是个有“老钱”(oldmoney)的国家,二是设计理念的确是考虑周到——这与第二部分的文明是有关联的。我印象最深刻的细节就是绿地、直饮水、卫生间及自行车道。
美国的绿草坪几乎无处不在的。由于美国的可用国土面积太过充沛,所以无论是住宅周围、公共建筑附近还是公路两侧,到处都是满眼的绿色草坪。高质量的可以随便踩的草坪在我们国内是不多的,但是在美国这边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这边的公园和高校,空地上主要覆盖的就是草坪,小朋友可以在上面随便玩耍或嬉戏。我曾经问过一位美国朋友,是什么力量确保每一户人家都会把自家的草坪修剪整齐?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一户人家长时间不修剪草坪,政府就会请邻居来修剪这家的草坪,然后把高昂的账单寄给不剪草坪的这户人家。邻居为什么会乐意修剪?一是美国的人力成本极其昂贵,代为修剪可以挣到一笔不菲的酬劳;二是整个小区的草坪如果修剪整齐划一,会提高整个小区的档次,这里居民的房产就会保值或升值。还是信用体系的原因,这户人家当然不敢因为草坪的事情自绝于社会,必须乖乖地向邻居付出酬劳。
饮水和卫生间覆盖范围大。刚到美国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大人、小孩趴在两个圆盘会旁边喝水,后来慢慢在很多公共场合都看到这两个小圆盘。原来这是直饮水系统,覆盖了大量的公共区域。越是大城市,大型的公共建筑或是商业建筑越多,安装的直饮水系统就越多。水质有多好无从判断,但是我没有闹过肚子。对于从中国到美国货币除以7的人来说,喝水也省了一笔不大不小的开销。很多直饮水系统一般都在公共卫生间附近,这就同时解决了常人从进到出的需求。其实美国的公共卫生间并不算多,但是一般商家都会允许所有人使用。很少出现不吃我家饭店饭菜或不买我家商店商品,就不让使用的情况。而且越是小的城镇,民风就越淳朴,一般会发自内心地允许人们使用卫生间。美国的卫生间里都是有纸的,大家可以不用随身带卫生纸。当然,这又可以归结到财大气粗和地广人稀两个原因上了,毕竟能深入美国腹地的外国人还是少数。
自行车便道修建率高。另一个能体现美国不差钱的特征,就是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自行车便道体系。从经济的角度,我认为修建那么多自行车便道是不合算的,因为美国几乎人人开车出行,骑自行车的人是少之又少。我所在的托利多市七八月份天气干燥炎热,可能压抑了骑行者的冲动,但是由于这里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距离太远,所以骑行也变得极不现实。刨除经济因素,这对于喜欢骑行的人却是一个大福利,既可以长距离的在城市中骑行,又可以安全地避开疾驰而过的汽车。这或许是政府鼓励骑行的一种导向行为,但是在美国骑行真的和环保没有关系,因为美国已经把大量有污染的工业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了。
这一部分列举的都是零零碎碎的小细节,但却并非无足轻重。优良的室外环境和无处不在的便利,能为国民随时创造幸福感,去缓解贫富差距和生活不顺造成的各种沮丧情绪。我觉得一个再郁闷的人,看到大片的绿色时应该也会稍有安慰——但到冬天就没办法了。所以,对我国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不断地改善公共设施、提供普惠的公共便利举措,让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必会产生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五)依然领先的高等教育体系
不仅是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主要是因我坚定认为教育是一国之基。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必定是因为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热爱祖国的高素质人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衰败乃至动乱也是因为当地教育出了问题。我国香港地区出现大批废青,就是因为教育出了问题,就是因为“我给你的自由过了火”。美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又红又专”,看似自由散漫,实质是培养了顶级的科技创新人才、又把美国价值观和迷之自信给灌进了大学生的脑袋里。我在本部分主要